公共管理的由来
1、20世纪70年代末公共管理兴起的背景
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的发展
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活力的示范效应
公民自治与公民社会(NG0/NPO)的崛起
政府治理的三大危机:经济上的财政危机、组织管理上效能危机与政治上的信任危机
实践中对政府变革的需求:
更少的税收、更多的贡献
更少的官僚、更好的治理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绩效
更少的管制、更多的贡献
更少的支配、更多的自主
政府改革的回应:
探索治理新模式:民主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绩效化
政府内部的再造:实现内部取向转向战略、顾客、结果取向
善政向善治转变:独自打保龄到合作治理
角色与行为调整:更好地满足外部需求,以增加适应性。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内部关系、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等四个层面的一系列持续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政府内部组织原则的企业化和外部功能输出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竞争化,推动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向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
内容的视角
市场模式
参与模式
解除规制模式
灵活模式
2、公共管理发展的理论支撑
(1)公共政策理论:问题解决为导向
(2)新公共行政理论:关注公平与公正
(3)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与政治市场分析
(4)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家政府、市场机制
与私人部门治理的借鉴
(5)治理理论: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合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