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历教育教学研究

神舟八号一飞冲天-北理载荷傲游太空

发布用户:W610115424 +收藏

发布时间:2011-11-08 08:49:00 已有162人浏览

2011年11月1日早5点58分07秒,满载国人希望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于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实现完美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值得北理工人骄傲的是,正在太空傲游的神舟八号飞船中,搭载了由我校牵头研制的生命科学研究装置,将实现在轨条件下,自动完成人类基因微流控芯片扩增实验,并在飞行任务结束后,随飞船返回地面。

  该在轨实验装置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历时一年时间完成。生命学院党政高度重视,以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创新团队为核心力量,发挥学院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一个多学科背景的高效工作团队,与航天513所一起共同攻关,在微流控芯片技术、极端条件PCR扩增技术等多方面突破技术瓶颈,最终成功研制“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并通过苛刻的航天产品测试与考核的全部环节,实现了北理生命的“一飞冲天”。

  2011年10月24日,生命学院派出了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现场实验队,实验队由一名教师和两名研究生组成,他们克服了发射场气候严寒等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按照航天工作整体安排,高标准按时完成各项操作流程,亲手将这一凝结着参研师生汗水与智慧的北理生命实验装置安装在神舟八号飞船中。

    作为实验队的领队,生命学院空间所的刘经建老师,还有两年即将退休,他为了更好地保障搭载任务完成,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年龄因素,积极请战,带队远赴发射基地,并反复熟悉各项规程,为其他队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实验队中的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建栋同学,毅然推迟了自己的毕业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搭载任务中,用行动诠释了北理工学子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实验队中最年轻的2011级硕士研究生杨春华同学,自本科三四年级起,就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大四起成为本搭载项目控制部分的主力。

  目前,团队成员正在为迎接随神八着陆返回的搭载装置以及返回后的后续实验分析工作进行积极准备,期待搭载科学研究取得预期成果。

上一篇:职业发展系列活动之“项目管理经验分享交流会”举行

下一篇:北理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1“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评测工作并组队参赛交流技术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