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
培训头条 > 职业技能> 保健按摩
拔罐看色辨健康,一张图秒懂身体状况,值得收藏
发布机构: 中推联合(北京)医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12-18

拔罐是靠罐内负吸起表层肌肉,取罐后原本紧绷的肌肉瞬间获得释放,全身通体舒畅。多数人拔罐是为了缓解背部和肩颈的僵硬酸痛感,但是拔完罐后,颈背部一圈圈暗紫、鲜红,甚至冒出小水珠的罐印,实在触目惊心。在医生眼里,这些颜色深浅不一的罐印,其实也是身体的健康信号。

罐印颜色,可反应局部身体状况

每个人体质不同,取罐后状况也不一。有些人皮肤马上会出现严重瘀血,有些人则半天后才会浮现瘀血,还有的人取罐后,一颗颗水珠或水泡布满整个罐印,大家可以从各种不同颜色的罐印,大致了解局部身体状况。


拔罐应一周一次,每次10分钟

拔罐跟刮痧皆属于民俗疗法,不须专业证照,大家在家就能自行操作,但拔罐频率较好要适量。基本上拔罐一个礼拜一次就好,给皮肤一点时间修复。至于拔罐时间,较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有的人看到自己罐印紫黑,气血循环不好,于是每天在家自己拔罐,全身拔了十几个,结果越拔身体越虚,长期下来皮下组织还因为频繁拔罐增生、变硬,结果背部硬得像穿“盔甲”一样。


事实上体质比较虚,也就是身形瘦弱、虚弱无力而且气血不足的人,如果因为局部气血瘀滞、罐印紫黑,就不断拔罐,身体必须要花费更多精力修复拔罐造成的发炎反应,反而会越拔越虚弱、越没力。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认为拔完罐身体疲劳是“排毒反应”,观念完全错误。况且,局部气血瘀滞,也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问题导致,如果没有解决源头问题,频繁拔罐,对体质虚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伤害。

【栗艳萍】罐疗通督正骨术

 罐疗特点

罐疗通督正骨术应用整肌理念(筋柔骨正,消除百病),以栗氏独特罐疗手法为核心,18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临床实用性强,效果佳的栗氏罐法体系,并吸取恩师李茂发传授的达摩108式正骨手法转用罐疗的一种新型中医绿色正骨新理念,新技术。临床针对七十余种病进行辩证,配方。运用罐疗多种手法,贯通督脉(督脉是气血的总开关),调和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达到医治病痛之目的。

1.快:罐疗5-10分钟完成,易学。

2.准:罐诊准确定位,手法施术力度易掌懂,使用方便。

3.效:安全有效。

罐疗通督正骨术法具有以下六大功能:

1、催动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经通络

2、清除功能:清除人体浅层的外邪,防止继续向深层传变。

3、疏通功能:解决经络瘀滞不通的问题。

4、整建功能:整合机体正邪,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的原有秩序,调和脏腑。

5、正脊功能:筋柔骨正,骨正筋柔。

6、免疫功能提高: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

第几天:罐疗通督正骨术研发史、罐诊及罐疗十大手法,.行罐、抖罐、旋罐、摇罐、闪罐、滚罐、定罐、发泡罐、血罐、整形美容罐及注意事项。

第二天:强化手法,规范操作。

第三天:上焦:即从头部到肩胛骨下,包括喉咙管、心、肺(又称:心肺区)常见病: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声带嘶哑、头痛、偏头痛、头汗症、眩晕、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脱发、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老年性手颤、四肢无力、肩周炎、颈肩疼痛、落枕、外感、发热、咳嗽、口干、化痰。

中焦:肩胛骨下到胸12(又称:肝胆脾胃区)常见病: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老年性便秘、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麦粒肿、乳腺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呃逆、胁痛、乳房胀痛、乳腺结节。

下焦:第12肋骨至脚底涌泉(又称:肾水区)常见病:月经不调、阴道疼痛肛门坠胀、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炎、肾炎、尿频、膝关节炎、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膨(突)出症、膝骨关节炎、老寒腿、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力低下。

第四天:栗氏罐疗美容调理方黄褐斑、湿疹、带状疱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痤疮、雀斑、黑眼圈、眼袋、皱纹淡化、面部整形,预防保健调理法扶阳罐,平衡阴阳罐,排毒调理罐,臀九罐,脏腑五罐,瘦身美体罐,美臀提高激素水平罐,骨盆错位、高低肩。

开课信息2018年   费用3300 提前转款500元 会员2970元!

11月24---11月28日(24日报到) 北京

12月17-12月21日(17日报到) 北京


获取更多视频学习资料点击此链接:https://my.tv.sohu.com/i/video/list

长期举办各种中医针灸正骨美容培训班,全国各地都有班

了解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公众号   爱医大讲堂(里边会随时更新所有课程资料)


报名方式:万老师15910634388(同微信)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