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46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 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央税务学校,是由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创办的一所高等财经院校,后历经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和“中国财金黄埔”。
中央财经大学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两大传统优势学科为主,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38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和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
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中央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建成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将分三步实现:第几步,从2005至2010年,学校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奠定良好和牢固的基础;第二步,从2010年至2020年,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建校一百周年时,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中央财经大学实行学院制以来建立的第几批学院。学院坚持“崇尚经济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进步”的宗旨,坚持“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国际标准、关注本土”的办院思路。
学院现设有经济学系、国民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应用经济学系四个教学科研机构和经济史研究中心、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三个科研机构。目前有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八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五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四个重点学科,是我校拥有重点学科较多的学院,政治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目前拥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比例约为1:2:4。
特别是一批中青年学者潜力很大,是学院师资的主力军。学院教师在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收入分配、劳动经济学、博弈论和企业理论、产业经济学等领域有专项研究,在国内鼎尖和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重要论文。近几年全院教师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部委、北京市等科研项目。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积极实施“本科生全面导师制”;根据学生的志向和学习成绩,学院在高年级试行“分类培养制”:将学生分成科研型和实践型两类,强化科研型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为实践型学生开设更多实务性课程,在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企业和其它机构设立了一批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由于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势,就业一直非常理想,就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誉。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强调与国内其它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合作的重点是具体科研课题及学生的共同培养;强化合作与交流的实力;强调凭论文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强调按国际惯例进行学术交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睿智的经济学人将从这里成功起航!
【专业与课程设置】
专业:
国民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学位课程(6门):
1、西方经济学 2、货币银行学 3、财政学
4、国际经济学 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6、外语
核心专业课(按照专业方向可选择):
专业方向设置:
国民经济学: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
西方经济学:方向:金融管理与银行实务
产业经济学:方向:金融产业投融资管理
主要核心专业课
|
经济学模块 |
相关课程 |
| 研究方向课程 |
规制经济学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分析与国家宏观调控; |
| 研究方向课程 |
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经济学与资本市场理论;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控制;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
| 选修 |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 |
| 选修 |
城市经济理论专题
|
| 选修 |
企业战略重组与并购 |
| 选修 |
哲学与领导艺术; |
【部分师资组成】
黄少安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兼产权研究所所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山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农村经济等。
贺 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信贷问题专家。
李志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社科联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西哲学及其文化交流、领导科学与战略管理、现代化和全球化理论、文化社会学研究。
韩复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理财顾问及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顾问。
李 涛 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附属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张 苏 副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国家开发银行专家。
王立勇 副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蒋选,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齐兰,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
张志敏,经济学博士,教授。担任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与宏观调控;国际贸易政策.
秦熠群,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郭家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农村经济、劳动经济。
|
初春莉 中国人民大学 世界经济专业 经济学博士,讲授课程 :高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
|
|
乔恒,博士, 博士后及助理教授 (德)Konstanz(精英)大学, (德)Duisburg-Essen 大学.主讲博弈论,微观经济理论,实验经济学
|
吴江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澳大利亚 MONASH University 经济系 访问学者.主要教授课程:高级(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中级)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
|
陈斌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系
访问学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博士 导 师:林毅夫、巫和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宏观经济学”助教,授课对象:博士生和硕士生, |
| |
【报名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业务骨干,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
3、申请硕士学位者需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含满三年)。
【证书颁发】
1、通过考试考核后,由我校研究生部颁发钢印结业证书,国家承认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
2. 获得学士学位的学员可按我校的有关规定申请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授课模式与上课地点】
授课模式:集中授课,根据学员时间灵活安排,工作学习两不误。
)
【报名须知】
报名程序:
符合条件者面试入学,具体流程如下:
1.填写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较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报名建档费200元,2寸彩色照片6张。
资格审查及收费标准:
1.经我院审查验证通过后,发给录取通知书;
2.研究生课程学费22000元(包括学费、教学管理费);书籍资料费800元.申请硕士学位者,需另缴纳学位课程考试费及论文指导费、论文答辩费。
注: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上课则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费用。
电话:023-68711596 移动电话:13002389992
报名咨询:重庆袁家岗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技大楼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