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相关问题

+收藏

求学价: 面议 发布用户:huaxiaanmoxuexiao

发布时间:2020-12-30 已有2127人浏览报名

课程介绍

拔火罐的相关问题

拔火罐古称“角法”,它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拔火罐看似简单,但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


拔火罐古称“角法”,它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拔火罐看似简单,但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

较常见的伤害是烫伤

因拔火罐直接导致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在拔火罐的过程中,患者某些基础疾病的突发可能会造成猝死,如心脏疾病等。在拔火罐过程中,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晕厥,甚至休克。主要由于病人初次拔罐过度紧张,对疼痛过于敏感,体质虚弱或过饥过饱和疲劳的情况下,或火罐吸拔力量太大,或拔罐时间过长而造成。拔火罐如果由非专业人员操作,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若点火不当会烧伤、灼伤身体,如歌手齐秦曾因此被烧伤。如果使用过的罐子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清洗,可能引发皮肤病等。

罐体停留皮肤上不超过10分钟为宜。相对来讲,结实、强壮、体形较胖的可能时间要长一些,而体形相对瘦弱的则要短一点,在家自行拔罐用真空抽气罐比较合适,虽然没有火罐效果好,但更安全些。

皮肤颜色深未必病重

拔火罐有疏经络、祛湿气的作用,因此,风湿痹痛、腰背痛、头痛、痛经、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腹脘疼痛以及各种神经麻痹症状都在其治疗范围内。拔火罐对于陈旧性损伤、慢性肢体疼痛的治疗较拿手,如果拔完几次后发现局部止痛没有明显效果的,要去看医生,千万不可大意疏忽,以免耽误病情。

要提醒的是,有些人不宜拔罐,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某些肿瘤患者;体质太虚弱者和儿童、孕妇等。一些特殊部位也不宜拔火罐,如肚脐正中(神阙穴)、血管浅显处、胸壁、皮肤细嫩处、疤痕处、鼻、眼、乳头、骨突处,皮肤松弛有较大的皱褶处,或局部皮肤破溃处。

很多人都觉得,拔火罐后,皮肤上留下的颜色越深,说明身体中风重、湿重、淤重。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颜色深浅与拔罐停留的时间长短、负压的力度深浅有关系。拔罐后皮肤之所以发紫,主要是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刚开始可能是发红,出血时间长就会发紫。因此,从拔罐后留下的颜色来判断是寒气重还是湿气多,是内热还是虚热,这没有多大根据。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否则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但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

 

 

拔罐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1.正常反应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

   2.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晕罐,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引起晕罐的原因为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和刺罐法时偶有发生。

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

(1)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弃之

 (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较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

(3)上罐后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若是用气嘴罐者,可稍旋松气栓螺帽,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假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

(4)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的深度或刺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

(5)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衣服纽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能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果反应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压),应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脚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输液。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9.起罐方法

抽气罐打开罐鼎气阀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时要两手协作,一手轻按  罐口附近的皮肤,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轻轻脱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让空气进入太快,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

10.起罐后的处理

一般情况无需处理。若因留罐时间较长,皮肤产生水泡时,可用消毒  针刺破放水,擦涂甲紫药水防止感染;若针罐法、刺络拔罐法的针孔出血,可用干消毒棉球压迫止血;若局部严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处理结束后,让病人静息20分钟方可离开。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2)受术者过饱、过饥、酒后、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拔罐,待上述状况改变后再拔。

(3)拔罐时应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以及关节无凹凸的

部位进行拔罐,以防掉罐。

(4)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  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肤,所以棉球经过罐口时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  肤。贴棉法应注意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滴酒法应注意避免酒精过多流  到罐口或滴到皮肤上而烫伤皮肤;架火法应注意扣罐要准确,以免撞翻燃  烧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动以免火架翻倒烫伤皮肤。

(5)拔罐时的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巧,要做到稳、准、轻、快。罐内的负压与扣罐的时机、动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关。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将罐拔紧而不过紧,罐内负压适宜。

(6)拔罐数目多少要适宜,一般都采取单穴拔罐、双穴双罐法,罐多时罐间距离不宜太短,以免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相互挤压而脱罐。

(7)起罐时应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皮肤受损或过于疼痛。起罐时应一手握住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压住一侧罐口边缘处的皮肤,使空气从罐口与皮肤之间的缝隙处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落。

(8)在使用针罐时,需注意拔罐可使皮肤突起,肌肉收缩,加之罐底部的撞压,容易使针体弯曲或针尖的深度增加,尤其是胸背部的穴位,容易造成气胸,故胸背部慎用此法。

(9)初次治疗的病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及神经紧张、空腹等患者以选择小罐为宜,拔罐时间宜短,负压力量宜小,手法宜轻。同时应选择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免发生晕罐现象。晕罐现象多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微细无力等。遇到晕罐现象,医者不能紧张慌乱,要立即令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些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

(10)拔罐可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小水珠、出血点、瘀血现象或局部瘙痒,均属正常治疗反应。一般阳证、热证、实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证多呈现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色。如局部没有瘀血现象或虽有轻度的潮红现象,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颜色,一般提示病邪尚轻,病情不重,病已接近痊愈或取穴不够准确。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一般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11)拔罐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瘀斑的消失情况和病情、体质而定,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体质强者,间隔时间宜短;瘀斑消失慢、慢性病、体质弱者,间隔时间宜长。

(12)血罐法的出血量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急性病、青壮年、体质强者出血量宜多;慢性病、老年、幼儿及体质弱者出血量宜少。

拔罐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拔罐疗法是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一、定义

拔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拔罐疗法是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二、作用机理

1.机械刺激,温热刺激

拔罐疗法对皮肤可产生一种良性的机械刺激和温热刺激。机械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人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红细胞受到破坏,大量的血红蛋白释出,从而起到一种良性的刺激作用;温热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废物、毒素的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由于罐内负压、吸吮、熨刮、牵拉、挤压皮肤和浅肌肉层的良性刺激,包括局部暂时瘀血所形成的“自血疗法”,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在调节循环系统的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低热不退等,有较好的疗效。有人对拔罐前后的患处局部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拔罐前见到炎性坏死及炎性渗出物内细菌集落和角化上皮,而拔罐后见到皮肤上皮增生,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2.调整阴阳,祛邪扶正

拔罐疗法具有调整阴阳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来实现的。例如,拔关元穴可以温阳祛寒;拔大椎穴可以清泄阳热。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高血压等病可取大椎、肝俞穴,用三棱针刺血后加拔火罐;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取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可见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拔罐疗法得以纠正,从而恢复机体阴阳新的平衡状态。

拔罐疗法具有祛邪扶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拔出体内的各种邪气,邪祛则正安。祛邪扶正的作用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拔罐方法以及经络腧穴的配伍应用来实现。如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可在疼痛部位(阿是穴)进行刺络拔罐,拔出病邪,则气血得以正常濡润而病自愈;荨麻疹的病人多因营血虚弱,卫外失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袭肌肤而引起,治疗时可在病变局部进行刺血拔罐,以祛除风邪,配合曲池、血海可调营扶正,邪气祛除,营卫调和,则病自愈。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刺血拔罐法祛邪作用较佳,而针罐及熨罐法的温阳扶正作用较佳。

3.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就会发生各种病变。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负压吸引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衰弱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鼓舞正气,加强祛除病邪之力,从而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临床常用的循经拔罐法、走罐法及刺络拔罐法等,均有上述功能。

拔罐治病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通过罐体边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感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4.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

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具有双向的调整作用,如使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使过高的白细胞数降低,使过低的白细胞数增加;当心动过速时使心率减慢,当心动过缓时使心率加快等。而且拔罐的双向调节作用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总之,拔罐疗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以及中药理论等辨证施治,配合应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调和阴阳,清热解毒,祛除寒湿等目的。

常用罐具及其特点

拔罐疗法所使用的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

拔罐疗法所使用的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

传统罐具都是根据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兽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胶罐、塑料罐、抽气罐、金属罐8种,分别由兽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胶、塑料、金属(如铁、铝、铜等)制成。目前,在民间和基层医疗单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种,兽角罐在边远山区还有少数人使用;金属罐因导热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为电热罐、磁疗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离子渗入罐等多种,但这些罐具因造价高,使用复杂,目前仅限于少数医疗部门使用,未能全面普及和推广。

(1)兽角罐:是指用牛、羊等兽角制成,鼎端磨成一孔。用于吸吮排气。目前,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用兽角拔罐的习惯。

   (2)竹罐:随排气方法不同,选材、制作也有区别。竹制火罐因用火力排气,须选取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来制作。老熟的竹材料质地坚实,经得起火烤而不变形、不漏气。竹制水罐,因要用水或药液煮罐,蒸气排气,要选择尚未成熟但也不青嫩的质地坚实的竹子制作。竹罐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打破。缺点是容易于裂漏气,不透明,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3)陶瓷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平正,里外光滑,厚薄适宜,此罐适用于火力排气法。

   (4)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腔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多用于火力排气法,特别适用于走罐法及针刺后拔罐法。其优点是造型美观、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从而掌握拔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罐具;缺点是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5)橡胶罐:用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橡胶制成。口径小至可用于耳穴,大到可以覆盖整个人体。其形状因临床需要各异。用于抽气排气法。优点是消毒便利,不破损,适用于耳、鼻、眼、头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点是价格高,也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6)塑料罐:用耐热塑料压制而成。其规格型号与玻璃罐相似。优点是不易破损,轻便携带;缺点是不能观察罐内变化,并易老化变形。

   (7)抽气罐: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塑料制成,采用罐鼎活塞来控制抽排气。抽气罐的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安全可靠,抽气量和吸拔力可控制;自动放气起罐不疼痛;罐体透明,便于观察吸拔部位皮肤的充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抽气罐是对传统罐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是目前临床医生广泛使用的罐具,给拔罐疗法向家庭和个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8)金属罐:用铜或铁、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规格与型号要求一般与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于火力排气法。其优点消毒便利,不会破损;缺点是制造价格高,传热快,容易烫伤皮肤,无法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

另外,在没有专用罐具或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可用随手可得的代用罐进行拔罐治疗,如茶杯、酒杯、空药瓶、罐头瓶、碗等,只要口部平整光滑,能耐热,能产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皆可用来拔罐。


                                                                                                                      信息来自中华中医网

我校现拔罐刮痧速成班正式报名中,请广大学者抓住时机速速报名学习!报名热线电话:0451-53283222   53245559   15134634288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哈尔滨岐黄按摩理疗职业技能学校

认证机构

黄金会员5年

查看信用档案

学校人气度:14938

黑龙江(华夏)岐黄按摩理疗职业学校

简 介

振兴民族文化弘扬国粹传承祖国传统医学,培养中医推拿理疗专业人才,引领中国传统医学教育新航向,铸就中国传统医学教育第几品牌。

黑龙江(华夏)岐黄按摩理疗职业学校,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中医人才。长期以来致力于规范按摩行业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中医、按摩、针灸人才,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队伍,使这一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得以继承和发扬。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部由临床第几线的专家、教授组成,教学设备齐全,治学严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设有临床、保健两个方向的十几个专业,成立以来,办学成果丰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中医技能型人才。

学校坐落于东北历史名城双城市,地处市行政及文化中心劳动局对面,文化教育气息浓厚,交通便利,是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也是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学校校舍面积1800平米,拥有五个校区,下属一馆、两院、四所做为临床实习基地,保健方向拥有本区域较大的养生会馆,临床方向有两个医院和四个诊所,培养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学员。

    保健方向设有职业按摩师、足疗师、刮痧师、中医美容师等专业五个级别(五、四、三、二、一)的职业资格认证班,是国家指定培养高级技师人才地基之一。

职业资格认证班,教学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和考核,注重巩固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深入相关疾病《局部解剖学》,结合现代物理疗法和生物学理论,贯穿独特的按摩理念,深入浅出,使学员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资格鉴定的。学校下设实习基地大型中医养生会馆,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践技能直接面向患者和顾客,学员实行奖学金制度,带薪实习,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治疗方向设有推拿学班、针灸推拿学班、推拿学进修班、针灸学班、特色针灸进修班、中医药学班、特色专科短训班、中医临床执业医师系统精讲班等专业。

招生对象主要针对广大职业按摩师、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体医生、乡村医生,以及医学爱好者。培训教程使用中医药大学本科教材结合本校内部教材,培训方式特色是上午门诊实践,直接面向患者,下午理论课,晚间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员学即用,用即效。

中医推拿学班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双师型人才,即达到主治医师和讲师水平,由著名中医学教育专家“魏氏正骨”传人和“魏氏正脊” 创始人魏彦丰先生亲自执教主要课程,每期学员不超过十名,打破传统按摩密不外传的陋习,以传统“师带徒”形式,手把手教,以独特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材施教,重点传授魏氏家传中医按摩绝技《周天开穴》、《少林正骨》、《魏氏正脊》,以及内部研究成果。

特色针灸进修班,在掌握传统针灸技能的基础上侧重讲授由魏教授主编的学校的内部教材《电针学》、《透刺针法》、《刺络放血》等特色针灸疗法,以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技能。

特色专科短训班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临床医师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做到“院有专科,科有特色”,在一定临床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成为一方名医,造福人类。

中医临床执业医师系统精讲班的宗旨是突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瓶颈,扶助每一名中医人才成长为合法医师,致力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及教学研究的考前辅导。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和发展,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攀升,已经成为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界的驰名品牌,被社会公认为“医考王”。

    铸中华医魂、振兴祖国传统医学,打造行业精英,黑龙江华夏按摩理疗职业学校是有志于中医进修深造学习的较佳选择。

    地址:黑龙江省双城市劳动局对面。

电话:045153245559  15645660906

QQ号:782195988  2290900095

电子信箱:782195988@qq.com

网址:www.hx-am.com     www.chinaqihuang.com

进入学校主页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