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食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企业、食品卫生监督、食品质量监督、商检、信息咨询等各个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从在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控制工程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研究所,数字城市与智能建筑研究所等机构。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工电子等两个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系两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40余人,讲师约68人,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其中省“333工程”人才2人,省“青蓝工程”人才4人,校教学名师、课程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等2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余人。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一批国家863、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及一、二等奖等一批奖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逾40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余篇次。学院与印度、 继成功承办国际软件基础研讨会(AWFS)后又与多家国外知名企业联合组建南京工业大学――Eurontech研发中心,南京工业大学--TI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Wonderware软件中心。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子系统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和应用技术,并能运用电子专业的基本理论对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检测和处理进行研究和设计,培养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原理、VB程序设计、电子测量、数字信号处理、工程数学、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电磁场理论、EDA及VHDL设计、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包括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控制等行业的科研单位、高校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也可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市场及管理工作。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通信网与交换、光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等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多个层面上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网络运营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工专)、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信系统概论、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字通信原理、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网、C++语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系统、多媒体技术、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通信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通信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引进及管理工作。近年来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电信、移动和联通等)、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航运电子、金融系统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前身为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相关学科专业。我校自动化类专业1960年首次招生,1977年起连续招生。经多年建设,自动化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现在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我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4个硕士点及“控制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在校本科生1000人,在校研究生120多人,校外工程硕士生153人。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多人;另有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许镕烈院士、长江学者曹一家、国家教学名师胡寿松和蔡自兴、著名学者王执铨、吴重光等一批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照明电气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注重能力提升,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分析、运行控制、教学科研、信息处理、研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照明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布线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筑供配电、3DMAX效果图制作、计算机控制系统、光电测试技术、照明系统设计与应用、景观照明创意与设计、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筑设计施工、电力系统、邮电通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企业与管理部门、政府机关等,可从事电气工程的教学、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下设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和展示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2001年至今,本院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上,招收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硕士生。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作品多次在国内设计大赛中获奖。近几年,学院教师主持完成了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著作近50篇。稳定的实习基地,频繁的横向科研项目,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体系,确保设计艺术学人才应用型特色培养的市场需求。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指导教学工作,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或举办讲座。现与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德国莱比锡应用科技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工业学院、日本名古屋产业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互派师生交流学习。
艺术设计(装潢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低年级以宽口径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高年级以具体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使学生获得艺术设计具体专业方向从业的核心能力,较终使之成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方面高等复合型设计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广告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设计原理、表现技法、立体构成、丝网工艺、广告设计基础、CI设计(一)、装饰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二)、设计基础、字体设计、印刷工艺、版式设计、展示设计、装帧设计、广告设计、CI设计(二)、网页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
培养目标:专业于1952年创办,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之一。长期以来,本专业一直致力于与给水排水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建设部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本专业培养从事城市建设领域的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和水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英语(二)、线性代数、工程流体力学(含实践)、水处理生物学(含实践)、水泵与泵站(含实践)、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给排水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含实践)、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含实践)、水处理工程学(一)、水处理工程学(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含实践)、中国文化概论、企业管理概论、土木工程概论、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施工管理研究和建设监理等工作。
理 学 院
学院现有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轻化工程、应用物理和应用数学5个系,物理、化学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应用化学研究所、水处理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3个硕士点,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轻化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本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2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20人,硕士生12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融化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是化学与化工、生命、医药、能源、材料、环境、农学、信息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和渗透型专业。现设有现代分析、精细化学品合成、胶体与表面化学、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等四个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应用化学学科有关方向研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实用分析技术、分析仪器结构与维修、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化学(二)、绿色化工、环境分析与监测、原子光谱分析、有机分析、波谱学、药物分析、复杂物分析、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化工、石油、轻工、医药、环保、商检及其它工业行业从事科研、生产、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学科和科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设置:网页设计与制作、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软件项目管理、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测试与软件实践、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开发原理、数学模型与实验、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经济研究与决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或政府和科技信息企业中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熟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就业概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法、财务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统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三)、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于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辅助工作
外国语学院
学院是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学院。现有英、日、德三个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生近700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7余人,其中正副教授31人,近三分之一教师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大多数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已经具有一支梯队合理、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还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知识面,又具有较强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外语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我院英语专业学生连续十三次荣获江苏省省级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在全国各类外语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英语专业四级、八级一直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07年荣获世界大学生实践类SIFE比赛全国第八和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的荣誉。我院学生以扎实的学业基础、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交际沟通本领获得外事、外贸、政府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骨干。
经贸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等基础知识,对某一英语运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英语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国家概况、综合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经贸英语口语、WTO英语阅读、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听力、国际经济学、会计基础、高级英语写作与翻译、国际贸易法、英语报刊经贸知识选读、高级经贸英语听说、英语口译技巧、毕业论文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对外经济贸易、外事、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经贸、翻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