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自由安排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详细地图
021-60528472
课程介绍
自考学员必看!通过NIT者—抵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全国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
NI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考规定: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合格成绩的高教自考学员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此外,根据上海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关于2002年上海市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规定》的文件精神,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者,可作为申请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证明!
【政策导航】根据沪自考委〔2007〕4号文件精神,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905模块考试合格成绩的高教自学员可以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0018,0019)”课程;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906模块合格成绩的高教自考学员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0051,0052)”课程.
【查询路径】打开“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依次点击,首页 -> 招考资讯 -> 政策法规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 免考规定》的通知(沪自考委〔2007〕4号 )
【适合专业】
专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 公共关系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会计专业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新闻学专业 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专业 饭店管理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档案管理专业 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 销售管理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 广告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本科:经济学专业 会计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调查与分析专业 秘书学专业 档案学专业 金融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销售管理专业 销售管理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专业 商务管理专业(中英合作)
【优势独特】我校多年承办该考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培训考试经验丰富,教师力量雄厚,学员可亲自来单位报名.
【注意事项】
报名时间:即日常年招生
费用:1200元全含(包过)
联系电话:15162421290 咨询QQ:598267082
报名地址:上海七莘路2678号综合楼202
友情提醒:办理免考应于每年的5月或11月向主考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2324
2011-12-05
共24个
张危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几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夏,根据国务院决定,学校部分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2年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法华、七宝和重庆南路(卢湾)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840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几”:中国较早的内燃机、较早的电机、较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几艘万吨轮、第几艘核潜艇、第几艘气垫船、第几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几代战斗机、第几枚运载火箭、第几颗人造卫星、第几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几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几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26个学院/直属系(另有继续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9个直属单位,12家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17766人、硕士研究生12026人、博士研究生4640人;有专任教师3094名,其中教授81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39名,“长江学者”9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9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3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教学及人才培养基地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2人;有精品课程46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7门;有双语示范课程7门;2001、2005和2009年,作为第几完成单位,共获得教学成果37项、上海市教学成果157项。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9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0年,到校科研总经费达20.42亿元。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09年度SCI收录论文数3140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二;SCI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表现不俗”论文数跃居全国高校第二;2009年度SSCI收录论文数达到66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三;1991~2010年累计申请专利8638项。拥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巨型重载操作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解剖分析系统”、“无缆水下机器人”、“深潜救生艇”、“潜艇噪声振动控制设计及其应用”、“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纳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原位复合自生增强Ti基复合材料、Mg-Li基复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全氟离子膜关键技术研究”、“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种新的硫修饰”、“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2010年,王振义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第几完成单位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