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自由安排
温州瓯越职业培训学校
0577-81722003
课程介绍
目前互联网上内容里,中英文混杂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可以放大理解为“中西文混排(自己基本只用英文,所以后续都写“中英文混排”)”。不仅仅是英文单词的使用,各种英文术语和缩写已经完全融入了普通人生活。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上,此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
我最早看到和自己写的中英文内容,全部都是连着写,不会考虑加空格。后来是在一些很专业的网站上发现,原来还有在中文、英文之间加空格的说法,尤其翻译过来的技术参考里。很容易想到,这种写法是为了更好的区别不同语言,以免造成阅读上的“粘连”障碍,加空格后确实极大提升了“可读性”。(梁海更专业的观点原文“文字的交界处应该是个尽量平滑的过渡,尽量满足双方文字的需求,并且让文本的节奏尽量平稳。”)
但同时我发现,影响“中英文混排”效果的原因其实很多,在网页设计中不仅仅只有“加空格”手段来优化。比如更改字体,因为在计算机系统里英文的选择其实很多,不比中文“宋体”的单调。不同的英文字体,不仅对比中文的大小比例不一样,而且前后粘连的距离也不一样。
2003年前后,我最常用的字体是Arial, Tahoma, Verdana,对比同样字号可以发现,Arial最小而Verdana最大。于是在我们当时的理解里,中英文混排最好用Verdana,如果没记错当时的微软官方网站用的就是,我特地到一些外企中文网站验证过。
2005年,我开始大量阅读Blog后,我发现Wordpress默认风格的“中英文混排”效果不错,查后得知人家用的是Lucida Grande字体,此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中英文混排”效果不错的个人Blog,以便提取“可读性”更好的字体,这个事情如要自己实验会很麻烦。但请注意,当时Wordpress其实没多少人用,甚至还没有Movable Type的用户多。
其实一开始我也尝试过给英文两边加空格,但确实麻烦。而且有个细节不知是否有人关注过,某些字体(具体哪些字体未深入测试)定义“空格”的宽度会因左侧是中文或者英文而不一样。也就是说,给一个单词两边加上空格后,会出现左边宽、右边窄的效果,这点我也无法接受的。而在有了通过“字体”解决的思维方式后,更完全抛弃了“加空格”的想法。再往后,又先后认识了Helvetica, Calibri等等优秀字体,所以用起来还算绰绰有余。
单就字体而言,学问很大,还有清晰度、衬线等方面的可读性影响因素,而且在不同客户端浏览器下表现也可能有差异。比如我知道不同字体的下划线也会很影响可读性,Tahoma的下划线就是紧挨文字的。这里只谈空格,我也不是专业搞研究的,所有结论均出于实践经验。目前我个人网站上用的就是Calibri,个人博客上还是Lucida Grande,我认为混排效果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