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报晓峰,莽莽鸡公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承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一方名山秀水,孕育出了一所省级文武双修特色的先进学校——河南信阳鸡公山少林武术学校.
一、二十年披荆斩棘,二十年艰苦创业
鸡公山少林武术学校始创于一九八八年,学校初创之时,只有一个武术教练,8名学员,租赁的三间瓦房。如其说是一所学校,还不如说是一个民间的小武术馆。
武校校长,学校创始人陈光志,少林弟子,法号释延志 ,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乡人。他自幼在少林寺学文习武,练就了一身少林真功夫。1988年春,他怀着一颗“传承圣人思想,培育德才兼备学子,弘扬少林功夫,铸造文武双全人才”的雄心壮志,只身来到了鸡公山下,租房开武馆,办教育。从此,他便踏上一条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办教育的人生之旅。 一九八八——二OO八,二十年风雨沧桑,二十年创业发展,成就了一所省级民办特色学校,也成就了一位武林精英,教坊名流。如今的陈光志同志不仅是鸡公山武校的法人兼校长,同时,他是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散打队的主教练,青年散打队的教练。他曾先后多次被河南省体育局委派到武汉体院,北京体育大学去学习深造过。2002年9月,亚运会在韩国金山举办,他作为河南省代表团成员前往参加韩国亚运会开幕式,载誉而归。随着鸡公山少林武校逐渐发展壮大,教育教学成果日异突出,陈光志校长也早已是闻名豫南,享誉大江南北的省级民办学校校长,省级武术教练,一级拳师,信阳市教育新闻人物。
如今的鸡公山武校占地面积3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学校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招待所、演武大厅、食堂餐厅等,一切学文习武的硬件设施完备。固定资产近千万元。
学校集少儿全托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职业中专部为一体,熔普教、职业特长教育为一炉,是武汉体院在豫南的联合办学单位。曾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特色学校”荣誉称号,被河南省体育局,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单位”、“十佳单位”荣誉称号。
二、春耕夏耘铸辉煌,桃李芬芳遍神州
鸡公山武校创办迄今,始终坚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先后为武汉体院、上海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省体工队培养输送了一千多名本、专科大学生和职业运动员。同时,还为军警、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3000多名新世纪文武双全的合格人才.
二十年来,鸡公山少林武校的学员先后在世界、亚洲、全国和省、市级以上的大型武术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牌和各类奖杯共360余枚,锦旗30余面。
二十年来,鸡公山少林武校已经培养出了世界武术冠军3名,亚洲冠亚军8名,冠亚军17名,省级冠军91名。武校学子如胡全胜、马松峰、刘建伟、余双、曾发达、孙庆华等一大批曾在国家和省级武术比赛中夺得冠军称号的学子,他们大学毕业后,有的在解放军体院担任散打教练,有的在武汉司法警官学院担任教官,还有的已成为各省体工队的运动员。
三、二十年风雨坎坷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早在1993年8月,鸡公山武校学生在武术比赛中就锋芒初露,当年在原信阳市“武术排名争霸赛”中一举夺取了七个“第几名”,从此登上信阳武林“霸王”宝座。
1994年6月,鸡公山武校健儿开始征战省城,摘取了河南武术馆校散打比赛48公斤冠军;同年十一月,应中央电视台国际影视公司和河南南都影视公司的邀请,成功地参与完成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千秋峰》的摄制任务。学员们精湛的武术表演,受到摄制组导演的高度赞扬。
1995年,鸡公山武术队员分别在湖南,深圳两地武术比赛中夺取了两项冠军。

1996年,鸡公山武校散打队肩负信阳地区740万人民的期望,出征河南省第八届运动会。散打运动员胡昌胜奋力拼搏,首战告捷,摘取了八运会第几枚,名震中原。运动员宋军夺得了一枚铜牌,队员桂国宁荣获“较佳个人技术奖”,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信阳日报》等媒体相继予以报道。当时,信阳地区行署为武校庆功颁奖,授予鸡公山武校“省八运动会贡献突出”锦旗一面。掌声阵阵,镁光闪闪,武校人春耕夏耘,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
1997年5月,鸡公山武校校史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学校武术表演队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茶叶节”开幕式上武术表演任务;同年,在河南省“信啤杯”武术散打锦标赛中,武术队员力克群雄,再度夺魁,摘取了60公斤和75公斤级两项省级散打冠军。
二十一世纪的第几个春天,鸡公山武校领导审时度势,六下武汉、多方奔走、多次协商,终于实现了与武汉体院联办专科的夙愿。2001年5月,鸡公山天清气爽,山花烂漫。“武汉体院竞技学院人才培训基地” 挂牌仪式在鸡公山武校隆重举行。武汉体院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重点院校,其竞技学院的学员多次在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夺金摘银。与该院联合办学,是鸡公山武校教育,训练登台阶、上档次的一个起点。同时,也是实践市委、市政府“背靠中原,面向江汉,跻身武汉文化经济圈”战略思想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这项举措,为鸡公山武校突出办学特色,早出、快出人才开辟了一条捷径。
四、校园文化建设别具一格,育人环境文明和谐
目前,鸡公山武校的生源地已经辐射了大半个中国,学员分别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五湖四海。所以,学员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基础千差万别,异彩纷呈。这无异给武校人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提出了一种严肃的课题: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文化课教学必须改革。
经多方延揽,选贤任能,鸡公山武校组成了年龄、知识、特长、管理经验等各方面结构较佳,锐意开拓的校委会:通过考试、试讲、试用组建培养出了一支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学校倡导鼓励教师努力塑造三种形象:一是学高为师的形象,要用广搏的知识,娴熟风趣的教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二是德高为师的形象,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爱心,“视学生如子女,视家长如上帝,视质量如生命”。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三是美好仪表外在行象,要求教师用健康的体魄,高雅的气质去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文明的举止去熏陶学生。学校数年如一月,始终竖一条德育工作目标:“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学校”。
鸡公山武校领导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名校管理模式,营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2008年8月份,武校人开始通过半年的努力,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他们的四个职业中专班——计软01、02班,保安01、02班206名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已经正式进入了国家职业教育网,学籍库,也同时进入了国家和河南省职业教育财政资助网。从此,武校的职专中专班纳入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管理与财政资助。这将对武校今后的招生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为了改变校园环境面貌,投入5万元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文化建设。先后修建了两条校园文化长廊,总面积120平方米。长廊的内容丰富充实,既展示了建校二十年来的办学成果,又展示了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起到了很好宣传教育效果。
同时,他们还对校园四周500多平方米的围墙和学校的大门进行外墙漆粉刷,并从登峰少林寺请来了绘画艺术师,绘画出了少林十八罗汉练功图与十八般兵器对练图,童子功图等彩色壁画,各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古香古色。特别是武校大门的改造更是别具一格;大门左侧的壁画是“孔子讲学图”,右侧壁画的是“报晓峰上练功图”。壁画上的对联更是寓义深刻:“传承圣人思想,培育德才兼备学子;弘扬中华武术,铸造文武双全人才”——真正体现了鸡公山的少林武校“文武双修”的办学特色。
“师有特技,生有特长,校有特色”。鸡公山武校由“三特”起步,向“三特”努力,靠“三特”发展,她就像一座人才加工厂,五湖四海的青少年无论他们原来有多么调皮玩劣,有多么桀骜不逊,有多少陋习毛病,有多大的网瘾,只要他们在这里经过一两年的摔打锤炼,教育感化,个个都能变成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进军营、做警员,任教师,当保镖、保安,身怀在武校练就的少林功夫,活跃在工、农、兵、学、商各个阶层,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五风十雨星光灿烂,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万紫千红春色满园”。鸡公山少林武校风雨兼程二十载,终在鄂北豫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长根、发芽、开花、结果,迎来了万紫千红的2009年的春天!愿这颗璀璨的“文武”特色教育明珠在鸡公山下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