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记错了怎么办 错账更正有这些方法

+收藏

求学价: 面议 发布用户:1314535

发布时间:2018-02-25 已有1535人浏览报名

课程介绍

  错账更正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三种方法学生在具体运用时很难把握,特别是红字更正法难度更大。学生经常是能看出记账有错误,就是不知如何更正或用什么方法去更正,更谈不上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授错账更正方法,效果会好一些呢?

 

  第几个步骤:把课本中的例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账错产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错账的原因,判明错误性质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予以更正。学生要学会错账更正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判断发生错误的原因。只有判断正确了,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去更正。

  例1为制造产品领用材料一批5000元。原记账凭证填制为:

  借:生产成本 5000

  贷:原材料 5000

  登账时,将5000元误记为50000元。

  并已据此登记入账。

  例2接受外单位投入资金180000元,已存入银行。原记账凭证填制为: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实收资本 150000

  并已据此登记入账。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3000元,备发工资。原记账凭证填制为:

  借:库存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并已据此登记入账。

  例4某企业以银行存款购买A材料3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原记账凭证填制为:

  借:原材料 3000

  贷:库存现金 3000

  并已据此登记入账。

  为了更好地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将课本上例2、例3和例4的题目顺序调换,本文上述为调整后顺序。

  根据示例,我启发学生认真观察、讨论,总结出题中的错误:例1是记账凭证和账簿没错,只是过账时记错了金额;例2原记账凭证上金额少记,造成账簿记录也有错误;例3记账凭证科目正确,但金额多记,造成账簿记录错误;例4记账凭证科目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错误。

  在找出了上述例题中的错误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更正上述错误。此时,学生有进一步获取知识的需求,要及时给予讲授,即讲授三种方法的适应条件:划线更正法是比较容易,它主要适用于记账后结账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既纯属笔误造成登账时文字或数字出现的错误,应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补充登记法和红字更正法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补充登记法虽然也是记账凭证有错误,但它只是金额少记了,而红字更正法虽然也是记账凭证有错误,但它错误的原因主要分三种情况,即科目错误、方向错误和金额错误(多记金额)。如:例2,会计科目没有错,只是登账时少记了30000元,所以用补充登记法去更正;例3,虽然会计科目正确,但多记了金额,所以都要用红字法更正;例4,虽然金额没有错误,但会计科目用错了,所以都要用红字法更正。

  通过对上述例题“先练后讲”的讲授,学生就很快懂得应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取更正方法。

 

  第二个步骤:讲授错账更正方法的步骤。根据例题已经查找出了错误的原因以及更正的方法,那么到底如何更正?更正的步骤又是如何?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重点讲授错账更正方法的步骤。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遵循认知规律,我把书本原来的顺序调整为“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讲授,使课堂教学更有连贯性。

  1.“划线更正法”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习后完成,只要强调更正时,不得只划线更正其中个别数字,应该划掉全部的数字和文字,对已划销的数字和文字,应当保持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并记得在更正处盖人名章,以明确责任。更正的步骤其实就是以旧换新,把错误的数字或文字换成新的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例题1就适合用“划线更正法”去更正。

  2.“补充登记法”应该重点讲授其更正步骤,即用蓝字按照少记金额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充X年X月X日X号凭证少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补充登记法”目的是补充登记少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讲授时,一定要反复强调“摘要栏”的填写方法,学生较容易错的地方就是不会填写摘要。例如,填写摘要时“补充X年X月X日,X号”以及“凭证少记金额”,强调“X年X月X日”是原错误记账凭证的日期,“X号”是原错误记账凭证的号数。“凭证少记金额”用蓝字补充记录就行了。

  3. 对于“红字更正法”不但要重点讲授清楚其更正步骤,而且还要注意讲解每一个步骤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因为“红字更正法”在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中属于较难掌握的方法,也是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重点内容。要分两种情况讲授“红字更正法”的步骤。

  第几种情况是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其更正的步骤为:用红字按照多记金额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X年X月X日,X号凭证,多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

   第二种情况是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有错误,其更正的步骤为:

  第几步:用红字填写一张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X年X月X日,X号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此步目的是冲销错误记录。

  第二步: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订正X年X月X日,X号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此步目的是将正确的经济业务记录下来。

  “红字更正法”特别注意讲授清楚“日期、凭证号数、摘要、金额”等细节的填写。例如“日期”填的是更正错账的日期,而“摘要栏”中的 “冲销X年X月X日,X号凭证”的是指原错误记账凭证的日期和原错误记账凭证号数。又例如“多记金额”是用红字填写,“正确的经济业务”用蓝字记录。还要强调:应对记账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错账更正不需附件等问题。

 

第三步骤:教会学生如何把错账更正三种方法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务操作中去。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错账更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将错账类型、适用的更正方法、更正的步骤一一讲解,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其实也只是做了一下分录,没有涉及具体实务操作,学生仅仅从理论上掌握了错账更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发生的错账又不会操作了。教师要如何来教会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呢?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讲解完了错账更正方法的理论知识后,较好采用真实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要求学生把上述四道例题中的例3、例4填写在真实记账凭证和账簿。


更多杭州会计培训相关资讯,请直接拨打杭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报名咨询电话:0571-56570562   或18698588389。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杭州仁和会计培训

认证机构

黄金会员5年

查看信用档案

学校人气度:1422

杭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是隶属于武汉荣昌仁和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仁和会计咨询服务公司是中国实战会计培训全国领导者。在九省通衢之地,崛起了一家会计培训行业的全国领导品牌——仁和会计教育。它历经十五载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地区走向全国,从一间教室到十八省百校分布,拥有近千名实战会计教师团队,已经为社会输送近几十万实战会计人才。

 

仁和理念:仁者爱人,和者谐也

仁和会计教育秉承“仁者爱人,和者谐也”的理念,以“仁爱和谐”为企业的较高宗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爱护学员、关心学员,以学员的成功为较高满意。在仁和,学员不止学在仁和,而且爱在仁和,感动在仁和。

 

仁和会计的师资

仁和会计教育建校伊始就努力打造行业标准,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建立资深名师团队。学校除特邀中国鼎极会计权威名师以外,还不断签约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资深教师上千名,而且全部是拥有高级职称的高级讲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他们均有丰富的会计教学、真账实战大型财团的经验,能满足各类会计专业培训的教学需求。在仁和,学员除了成才还有成功。

仁和会计教育专注于会计实战培训。因为我们深知,唯有专注,才能更加专业。十年以来,我们只在这一领域坚持不懈,努力耕耘,奋发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仁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已经拓展全国,被众多的会计培训机构所模仿。仁和,已经成为中国会计教育的较高标准。

 

杭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的优势

1教学特色

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三驾并驱

仁和教学拥有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三大特色,保证学员在会计行业的发展和职业规划;综合应用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造就学员成为行业多面手。

2课程优势

高效实用 学完即可上手

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线讲解全部由资深一线教师完成,教你的就是较实用的知识,学习就等同有了工作经验,一进公司就能立刻上手。

3师资力量

千名资深名师齐聚

仁和老师拥有10年以上主管会计经验,我们严格通过备课、试讲、感染力、综合考评等八关考核淘汰,较终只留下1%的较老师。

4就业保障

畅通就业“绿色通道”

全年数千场现场招聘会只达校区,上千家企业常年合作,免费一对一面试指导,资深教师职业规划传授,让你轻轻松松找到好工作。

5行业前景

就业广泛,需求缺口大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会计专业的范围非常广泛。

6学术合作

学习工作指导一站式

仁和学员走上会计岗位,如有任何财税问题,疑难账务随时可以免费享受仁和老师或专家会计的专业咨询解答或现场指导操作。

 

杭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报名咨询电话:5657 0562 ,186 9858 8389  咨询QQ:1046 0925 58 余老师。

 

进入学校主页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