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爱婴在课程设置中,吸取中国丰富而灿烂的文化传统,把民族特色的儿歌、童谣、游戏和音乐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宝宝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底蕴。
【 儿歌 】
儿歌是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较古老也是较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在东方爱婴的课程中,运用了大量且丰富的儿歌,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有儿时传唱的民间童谣《三轮车》、《小小子儿》、《三个和尚》等;也有耳熟能详的儿歌如:《小金鱼》、《小青蛙》等;更有一些根据民间传统故事创作的新儿歌,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还有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如《五个亲兄弟》、《数星星》等。
宝宝在具有民族传统儿歌的氛围中,学习着本民族的 语言、感受着民族的传统文化。
【 音乐 】
东方爱婴的课程运用了丰富而多元化的音乐, 有古典时期适合儿童欣赏的童话音乐,如: 《胡桃夹子》、《大黄蜂飞行》、《加沃特舞曲》 等;也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如:《洗衣歌》、 《草原英雄小姐妹》、《新疆舞曲》、《瑶族舞曲》、 《阿细跳月》等。
更为值得推介的是,东方爱婴把过去传统的一些儿歌童谣 重新编曲配器进行了改编,使音乐更具有现代气息,但又不失儿童 趣味,如:《小羊》、《小乌龟》、《我们大家做得好》等; 在现代感、儿童趣味浓厚的同时,还加入了京胡、高胡、琵琶、 古筝等民族乐器,使传统的民间童谣更具有现代的民族感;还有 多种风格的音乐如:爵士乐、踢踏乐、秧歌舞曲、现代流行音乐 等多种形式,给宝宝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视听环境。
【 游戏 】
众所周知,儿童游戏是有趣而令人兴奋的,游戏中的欢声笑语 反映了它的本质具有趣味性。东方爱婴的所有课程都以游戏为载体,在玩中丰富宝宝的认知,增强生活经验。
我们传承了本民族的经典游戏,根据重新创作的歌曲和儿歌再次进行了改编,更加生动而富于现代趣味。例如:《拉大锯》这首童谣,让宝宝和家长边说童谣边手拉手前后摇摆,即丰富了宝宝的语言认知,又加强了宝宝的上肢训练;在《三轮车》这首童谣的游戏中,让宝宝了解了穿梭在胡同中的人力三轮车,增强宝宝的生活经验;宝宝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这些传统故事的游戏中,感受着智慧、礼让……
【 律动 】
儿童的肢体律动不仅是舞蹈早期的一个雏形,更重要的是培养宝宝肢体的协调性、以及对美感的认知。
在东方爱婴的课程中,让宝宝感受了民族舞蹈所带来的快乐与自豪。有藏族的《洗衣歌》,宝宝们手端洗衣盆,排成队学着藏族儿童的样子玩耍;有蒙族的《草原》,让宝宝用身体感受在大草原上的驰骋、在蓝天白云下的飞翔,以及挤奶时的样子;有维吾尔族的《新疆舞曲》,宝宝们头戴新疆帽,感受着维吾尔族小朋友们载歌载舞的快乐;还有身背腰鼓的宝宝们感受着鲜族舞蹈的快乐;宝宝们手拿花棍表演着瑶族舞曲等等。
【 传统文化 】
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下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艺术文化,让宝宝从小就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爱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我们的课程中,专门开设了传统节日课程,如:春节、端午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中秋节等,让宝宝在节日课程中,了解节日的来历以及一些特有的传统;还有饮食文化,如:包饺子;还有许多传统游戏,如:拔河、弹工、钓鱼、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玩陀螺、捉迷藏、过家家、手影、吹肥皂泡、捞小尾巴鱼、丢手绢、找朋友。
加强幼儿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幼教开始着手,让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流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