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到随学/常年招生
自由安排
行知教育
苏州市长江路御花园广场详细地图
课程介绍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较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向,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较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简单地说: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在今天,城市化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很多社会性的问题也随之逐渐凸显。例如,其中比较显著的教育问题。由于活动空间的局限,很多孩子只能在越来越局限的空间里成长,在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的精细化带养下,儿童的天性难以舒展,触觉、平衡觉、前庭觉和本体感等与其学习紧密相关的身体感觉无法在其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从而为孩子进入学龄阶段的学习埋下隐患,并成为家长头疼的教育问题。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在学龄前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几乎占20%左右,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的比例为8%-9%,其中,男孩子所占比例较女孩大。当孩子出现好动不安、不听指令、身体笨拙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语言发育迟缓、一到陌生环境就局促不安、偏食挑食等问题时,很可能是触觉防御不当、平衡觉发育不佳、本体感较差造成的!
如何确定孩子是否是感觉统合失调?到底是哪个感觉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带孩子来做一个专业的测评。通过预约,首次测评免费。
我们始终相信:您的一次选择很可能成就孩子一生!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3095
2014-10-21
共62个
邵小姐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