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5
自由安排
天津大学自考本科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内详细地图
0377-62798076
课程介绍
就业前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对于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给工商企业界人士以及希望在商务管理方向发展的人员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开设了“商务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才兼备,能从事商务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的商务人才。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和银行证劵 金融 基金 保险 商务 咨询 外贸 物流 IT 电信 网络 制造业等各种行业的中资 外资 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及一般业务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天津师范大学主考
会计专业《本科》 天津财经大学主考
物流管理 《本科》 天津大学主考
项目管理《本科》 天津大学主考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策划、评估、实施、运行、收尾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从事项目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也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考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规划、计划、技术、费用、时间、信息、人力资源咨询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单位:
工程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规划、计划、技术、费用、时间、信息、人力资源咨询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毕业待遇:
法律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学思维,掌握法律基本理论和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纲精神,了解外国的法律和法学动态;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及论证才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法律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
培养目标: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及从事整体护理必须得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人文科学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了解急,难,重症病人的基本护理原则,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具有初部的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并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素质。
课程设置:英语《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公共关系 护理教育导论护理管理学
就业前景: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长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才需求量也将增大,还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进行国际性护理服务等
金融管理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更加得到重视。
课程设置:英语(二)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就业前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
工程造价《本科》天津大学主考
培养目标:工程造价专业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的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而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及公正方的造价咨询中心都有自己的预算员,很明显,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
课程设置:英语(二)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后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1764
2010-06-23
共1个
陈金锋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几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校徽校旗校歌、校训释义...] |
![]() |
学校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33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博士生导师509人,硕士生导师786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568人,教授486人,副教授79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7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200多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230多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和各类光盘数据库。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几”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十五”以来,学校获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精品课程34门;教学团队8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第几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十一五”规划教材137种;并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09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9%。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51个本科专业,92个博士点、150个硕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2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此外还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分别是: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分别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排名第1的学科数和进入前3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位居全国第2,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1,光学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2,建筑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学科位居全国第3。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新技术推广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十五以来,有2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3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2009年科技经费总量8.89亿元。2009年,在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2个专项中,学校有40多个项目获得资助;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49项,授权专利297项(其中发明260项)。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仅有4所高校获此殊荣。在2008年全国高校“三大检索”论文排名中,SCIE检索论文960篇,居全国高校21位;EI检索论文1578篇,居全国高校第6位;ISTP检索论文648篇,居全国高校第20位;有135篇SCI论文被评选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居全国高校18位,1篇论文被评为2008年中国百篇较具影响国内文章。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天津大学科技园是我国首批22个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授牌。
天津大学建校114年多来,为祖国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651人,与国际上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还与20多个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2007年在斯洛伐克成立了海外孔子学院。
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统计数据请截止到2010年5月31日)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