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30
自由安排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邵科馆详细地图
0571-87359136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国学”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损害,遂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以此重新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提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由此可知,“国学”概念的出现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
何谓“国学”?对“国学”的定义,时下有多种。 “国学”是“国故之学”的简称。分而言之,“国”,专指中国,“故”是过去的意思,“学”是指学术、思想。合而言之,“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思想,也即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存放在哪里?要了解这一点,借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以述之。中国古人将不同性质、内容的书籍分为四类,即“经”、“史”、“子”、“集”。“国学”就是保存在这“经”、“史”、“子”、“集”当中。“经”主要指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经”有《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籍,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像《楚辞》《乐府诗集》等。
如果要问“国学”的精华是什么?那就要说到“儒道佛”了。有的学者就把“国学”主要归结为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在中国过去就有这样的说法,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教:儒、道、佛。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看重这三家。
对作为“国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儒道佛三家,我们较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呢?回答是:思想。因为思想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而思想是由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真正要进入国学的殿堂,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一定要对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所把握。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1460
2012-05-05
共13个
陈琳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