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自由安排
吉林省自考二学历培训中心
长春市人民大街吉林大学南岭校详细地图
18604448467
课程介绍
东师范大学自考公司管理论文报名
专业:公司管理 主考院校:东北师范大学
实践课: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报考费60元,操作费800元(建议用计算机二级办理免考)
论文答辩:报考费210元、操作费800元,考试人来,
咨询电话:13134311093(不接受短息咨询)18604448467刘老师
咨询QQ:875644528 994643430
东北师范大学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1.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 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3. ***市(县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4. 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 7.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问题研究 8. 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9. 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0.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 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13.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研究 15. ***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16.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17. 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18.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9. 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20. 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21.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22.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3.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4. 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25.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26.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研究 2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28.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29.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30. 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 31. 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32. 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3.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34. 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研究 35.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36.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37. 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 38.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39. 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40.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41.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42. 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 43.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 44. 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45.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研究 46. 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4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 48. 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9.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50. 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研究 51. 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52.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53. 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54. 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55.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56.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研究 57. 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8. 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59. 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0. 技术创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 61.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62. 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 63. 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4.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5.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6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和模式选择研究 67. 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研究 68.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研究 69.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研究 70. 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71. 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分析研究 72.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研究 73. 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研究 74. 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研究 75.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研究 76.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研究 77. 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研究 78. 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79.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80.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 81. 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82.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员工的激励研究 83. 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研究 84. 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探析研究 85. 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研究 86.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研究 87.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研究 88. 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研究 89.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90. 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91.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92.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93.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途径研究 94.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5.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与组织忠诚问题研究 96.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 97. 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98.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9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100.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101.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以……为例 10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03. 提高民营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104. 灰色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05. 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研究 106. 劳动分占制度的形成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化解问题研究 107. ***地区人口流动及城市化的现状研究 108. 企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09. 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研究 110.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112. 投资银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研究 113. 高等教育领域内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分析 114.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 115. 虚拟人力资源活动的独特性与价值研究 116. 企业选取和培养知识产权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7. ***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矛盾及解决对策研究 118. 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9. 员工能力在绩效改进中的作用研究 1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策略探讨 121. 百货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22. 企业员工压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23. 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124. 员工能力绩效改进方案的探讨研究 125.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 126. 企业人才储备与大学生实践互动双赢研究 127. 矿山企业劳动安全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2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9. 国家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研究 130. 企业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13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成本研究 132. 基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考研究 133. ***地区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134.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35. 对政府雇员制的思考研究 13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研究 13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 138.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139. 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研究 140. 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制度构建研究 141.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142.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143.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144.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45.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 146. 团队绩效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147. 基于素质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14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 149.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 150. 某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 151. ***市高科技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 152.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153. 目标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154. 国内外区域人才合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155. 某某省(地、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56. 某某企业岗位分析的实证研究 157. 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模式研究 158. 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提高途径的分析研究 15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16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 161.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 162.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管理研究 16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64. 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165.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166. 某某企业团队管理研究 167. 知识型员工激励手段研究 168. 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研究 169. 企业劳动需求的多元化模式研究 170.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研究 171.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172. 企业劳动需求的决策机制分析研究 173. 失业率统计分析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174. 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与应用 17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报酬结构的确定机制研究 176.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177. 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研究 178.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79.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180. 浅议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风险规避 18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研究 182. ***市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分析研究 183.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84.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85.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研究 186. 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87. 技能型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188.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189. 我国企业经营者年薪酬的设计研究 190. 对追讨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研究 191. ***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192.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规划 193.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194.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195. 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196.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197. ***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198. 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研究 199.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200. 对“民工潮”现象的思考研
高自考热门-吉林大学主考--东北师大主考---招生开始-请速报名
开设专业均是热门专业,是社会需求量大的强势专业,是为你增加就业砝码的优势专业,别再犹豫,抓紧选择,全年滚动开班,安排入学及考务,早选择,早入学,早考核,早毕业课程。滚动式开课、随到随学、学制短、费用低、适于求职晋升,在职学习、插班上课、高。
专业优势:
1、学习课程少,学制短,一年半至两年学完;
2、师资力量强,考前有串讲,平均高达95%
3、可获全国重点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文凭,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4、专业新,实用性强,就业好,薪酬高。
招生对象
凡高中及同等学历者(含中专、中技、职高等),可报考专科,属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专科或本科毕业生以及在校生(含自考在校生),可直接报读本专业本科。
学习方式:
免试入学,业余时间学习,专升本学制一年半至两年,高起本,学制两年半。
报名时间及材料:
1、报名时间:随报随学(周六、周日不休息)
2、报名材料:二寸蓝底彩照2张,身份证复件1张、较高学历证复
报名电话:18604448467(刘老师)在线QQ:875644528
报名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综合楼
专业设置及专业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 |
专业优势: |
就业前景: |
课程设置:公共关系学、经济学、管理思想史、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等10门理论及毕业论文。 |
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只是和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中高级专门人才。 |
现代企业管理 | ||||||||||||||||||||||||||||||||||||||||||
专业优势: | ||||||||||||||||||||||||||||||||||||||||||
就业前景: | ||||||||||||||||||||||||||||||||||||||||||
课程设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日语,俄语)三选一,经济学导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实践),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现代物流学,企业管理系尊也诊断(及实践),(会计程序设计,计算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四选一,毕业论文 | ||||||||||||||||||||||||||||||||||||||||||
就业方向:可从事企业管理、营销、物流等实际工作,还可在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广告经营管理、保险管理与营销、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等工作。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提高和深造,还可以成为营销师、市场策划师、广告策划师、人力资源师等。
一、自考生如何办理考研手续 近年来,自考生报考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自考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分两种情况: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已取得学位都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自考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两年后才有资格报考研究生,有的学校还在此条件的基础上加上必须通过自考本科主干课程的规定,还有的学校规定部分专业不招收大专毕业生。具体报考情况,考生应提前向拟报考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提醒自考毕业生,在拿到毕业证书及学籍档案材料原件(含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审定表)后,一定要将学籍档案材料存到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城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或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然后复印一份档案,以备办学士学位申请手续时交验。在录取研究生工作时,由各高校研究生办从考生户籍所在地调档。
从教育部获悉,全国高等学历证书网上查询系统已经正式开通。 据教育部有关官员介绍,电子注册的学历证书分毕业证书、学历证书两种。普通高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经批准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军事院校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历证书都要予以注册。经注册的学历证书由教育政府部门审核,备案后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中国大学生网”提供给社会查询。 可查询内容为:每份学历证书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毕(结)业院校、证书编号等。网上查询方式:输入证书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即可。
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性质、任务、地位、机构及实施办法等,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了规定。该条例总则第五条:“高等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关于高自考毕业证书获得者的使用与待遇,第七章第三十二条中规定:“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如今有8.8万名自考毕业生活跃在首都的各行各业,相当多的自考生已经成为首都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像勇斗歹徒的公安民警袁时光、燕京啤酒集团总经理李福成、TCL信息产业集团总裁吴士宏、赛特集团常务副总裁王辛民、十佳青年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明等,都是自考生。
1、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 考生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全部课程(含笔试、口试、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经答辩成绩优良,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位的暂行规定》、北京市学位办《关于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院校授予学位。 2、通过自考取得的学士学位和普通高校的学士学位相同吗? 自学考试毕业生获得的学位在使用上与普通高校的学士学位是相同的。 3、怎样才能获得学位? 毕业论文一次通过,且论文成绩优良,获得相应的学科学位。如果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必须补作,补作合格者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不授予学位。 4、领学位证书的时间? 领取学位证书时间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后顺延半年。学位证书签署时间是各高校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时间。
各类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报考高教自学考试第二专业,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均合格,按照自学考试的有关规定发给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已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参加高教自学考试,如果所报专业与原来高校所学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的,在通过本科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之后,只颁发新的专业毕业证书,不授予第二学士学位证;属不同学科门类的,可申请第二学士学位。 学校介绍 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也是“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拥有各层次的办学权;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12种门类科学;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在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吉林大学是国家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000多人,其中教授1130人,副教授1286人,博士生导师623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15人。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学的学术报告,弥补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迎接社会就业竞争及挑战,开设体育舞蹈课、大学生就业礼仪辅导课、读书报告会,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建立大学生社团、协会、乐队、大学生广播站,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 自考教育的十大优势 根据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领导的屡次讲话和我们工作的直接体验,对高教自考教育可以实实在在地数十大优点和优势。 报名电话:18604448467(刘老师)在线QQ:875644528 报名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综合楼 |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2840
2012-05-17
共19个
刘世界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369人,其中教授1484人 ,博士生指导教师1032人 。 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 双聘9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18人。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59412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9080人,留学生1332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20233人。 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吉林吉大控股有限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推进学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悄然崛起。 学校在注重抓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各种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连续2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积极探索一条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又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办学之路,为把吉林大学办成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