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问题只是生命中的插曲”
心理学专家:家长要始终关注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强行关电脑,孩子表现出来很凶,怎么办?”“孩子在网上抄作业该怎么办?”“儿子收藏了黄色网站,父亲该怎么办?”……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保障儿童网上安全”。上周五,市教育局、中国移动金华公司和市区东苑小学联合举办了“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北师大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博士孙炳海与现场400多名家长对话儿童的网络安全问题。
不要怕孩子上网 家长中,1/3左右反对孩子上网,1/5左右同意孩子上网,其余未表态。在开始讲座前,孙炳海博士对现场家长做了一项小“摸底”。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省网民人数为2108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39.7%。另有资料表明,2008年,10~19岁的青少年网民人数增长迅速,一举超越了20~29岁的网民数,以35.2%的比重“夺冠”。
“在美国,家长要先于孩子接触电脑。孩子是看着家长用电脑,然后试着自己也学会用电脑的。而在中国,通常家长比孩子接触电脑和网络要迟、知道得少。”孙炳海说,“调查发现,中国有38%的家长基本不懂电脑和网络,仅11%的家长比较精通。”
孙炳海博士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家长自己不懂电脑,看见孩子打开文档在打字,以为是在学习。谁知,在屏幕的一个角落里,还隐藏着一个QQ。因此,他建议家长要与时俱进。此外,以身作则是最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在约束孩子上网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家长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而要求孩子不能接触网络,这样显然有失公平。
奖励上网,孩子不买账 孩子一次考试90分以上,奖励10分钟上网时间;得到学校的奖励,奖励15分钟上网时间……在讲座现场,一名母亲表示曾尝试过让孩子用“优秀的表现换上网时间”,但是,实行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想继续玩了。
据悉,这名孩子曾在一个周末获得了1个半小时的上网时间,这也是他获得上网时间最多的一个周末。
“不要惧怕孩子上网。”孙炳海给出了5条建议:把电脑放在大家经常进去的屋子里,这样,家长可以经常经过电脑屏幕前,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孩子的上网时间应该有所节制,不应该妨碍其他健康活动。与孩子一起上网,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探索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资源。监控孩子所访问的站点,必要的时候,以剥夺孩子上网权利作为不遵守规则的惩罚。和孩子签订一个合理使用网络的协议。
“和孩子签订网络使用协议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因为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最终都将被推翻。”孙炳海说。
上网问题只是生命中的插曲 “网络化生活,是这个时代的人回避不了的问题。”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吴惠强认为,孩子们在一起会经常谈到网上的、游戏里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进入了青少年的话语体系,成了孩子们互相交流时的谈论“资本”。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上网变得更加便捷,对于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家长有责任引导和管理。有些孩子是因为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转而走向网络寻求心理需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在讲座结束时,孙炳海博士的一句话耐人寻味:上网问题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插曲,家长始终要关注的是孩子到底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