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梁山功夫院
水泊英雄地,梁山义士天。
梁山的旧事几经沧桑之后,变成传奇。
《水浒传》中提到的武术打斗场面有百余处,重大战役,阵前厮杀不说,单讲武术格斗项目也是花样繁多,有枪棒、拳术、腿功、射术、相扑、弹打、十八般武艺等等。
水泊梁山是水浒英雄故事的故乡,自古便有习武尚武之风,是与河南少林、湖北武当、四川峨嵋齐名的中华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梁山素有"喝了梁山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
北宋末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经常有外夷入侵,群众生活缺乏安全感,尚武之风盛,大大促进了梁山武术的快速发展。宋末元初,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恃武仗义的故事就在当地广为流传。
当年,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燕青等英雄娴熟的功夫,高超的武艺就深得百姓钦佩。武松拳、林冲枪、李逵斧、杨志刀、燕青拳、子午门功夫等已形成了基本的套路,丰富和升华了梁山武术。
宣和年间(1120年前后),天下各路豪杰啸聚梁山,凭着水泊天险,仗着精绝的武艺,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的活剧。从此高手云集的水泊梁山,便名冠武林,威震天下。特别是梁山北部六工山建福寺老方丈元通与梁山好汉共创的子午门功夫,即梁山功夫,更是声名远扬。这里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
元通大师武功高深,平生未逢对手。好汉鲁达路经建福寺。此时已是子夜,一轮皓月当空。智深在墙外经过,听见共有五进大殿的建福寺中间的大殿前,传来阵阵风声,便飞身上了厢房,只见院中方丈室前一老僧正在练功,他出脚伸拳,带得尘土飞扬,迅如闪电。
看了一时的鲁智深忍不住脱而出:"好!"这时智深跳下厢房,双手抱拳赞日:"老师父,真乃神功也!"
老僧收住拳脚,问道:"壮士何方人氏?"
智深回答:"我乃水?自梁山鲁达。师父武艺超群,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又问:"请问老师父法号。"
"我乃本寺方丈元通。"
智深闻言纳头便拜:"我在五台山习武时,恩师曾多次提起您老的名讳,对您崇敬有加,说您早年走遍大江南北,从未遇过敌手......"
二人一叙不觉天亮,因鲁智深有要事在身,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六工山,直奔梁山泊。
事后,鲁智深向首领宋江叙说在六工山遇高僧之事。宋江听罢,即率武松、李逵、林冲、燕青等几员大将前往六工山,邀请元通上山入伙。
这时,走在一旁的铁牛暗想:哪来的武功高超的鸟高僧,没准是个江湖骗子。我先会他一会,免得哥哥们上当。便手提板斧,直奔建福寺,进寺使叫:"谁是元通?"
只见从大殿中走出一瘦瘦的老僧答道:"老衲便是元通。"李逵不由分说挥起板斧喊道:"先吃我一斧!"
元通转身躲过。李逵更加火起,一连数招,均被元通一一闪过,并不曾伤着半点毫毛。李逵气得哇哇大叫:"老鬼,你为何一招不接?"
李逵正要再展招数,只听大喝一声:铁牛休要胡来!"声到人到,宋江等人已站在建福寺院内。
宋江抢上前抱拳施礼:"老师父,我兄弟是个粗鲁之人,万望海涵。"
元通笑道:"无妨,无妨,都是梁山英雄,请进内室叙谈。"宋江等落座后说明来意,特邀元通上梁山共图大业。元通便说:"老衲是出家人,早已不问红尘事,去梁山大可不必。但我知道你们是替天行道的好汉,如若你们遇到强敌,我可在暗中相助。"
宋江见元通说的恳切,便不再提上山入伙的事。以后凡是梁山好汉经过一次大战,便到六工山休整演练武艺。在交流切磋中,元通把好汉们的功夫之长,加之自身的武功,创编为子午门功夫。
宋江等人招安遇害后,元通把他们的后人,请进六工加以保护。免遭劫难的水泊英雄也纷纷到建福寺出家为僧。高俅、蔡京等奸党,深知元通武功高强又收徒弟数百,建福寺又处在水中易守难攻,不敢贸然上,但始终不断派人来建福寺暗中巡查梁山后人。
以后,也有个别弟子投奔奸党或流亡他乡,元通怕这种威力无比的功夫传人歹人之手,便立下门规:凡本门掌门人一般只选两名徒弟,在两徒弟之中选武功最好的为掌门。但在接任掌门之前,必须不远万里,远游四海,与各大门派掌门和武林名家探讨切磋,交流技艺,取长补短,印证自己的武功后,方可正式接任掌门。另一弟子则为本门大内弟子。如今,子午门功夫已传到二十一代传人。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梁山子午门功夫的传说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