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爱创电脑东站分校
即使在最偏僻的地方,也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西部,是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些少数民族生活在偏僻、荒凉、落后、交通不便、教育条件差的乡村,有些村寨在以往甚至从没有走出过一个大学生。
为了让少数民族跟上时代的步伐,党和政府在几十年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西部大开发10年,更是千方百计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现在,内地有18个省份办了西藏高中班,有12个省份、28个城市办了新疆高中班,两类高中班在校生都已接近2万人。
而各地大学兴办的民族预科,更是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许多由于考分较低无缘走进大学的少数民族考生,经过预科的学习便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进而成为本地区、本民族的精英,本人也逐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今年5月下旬举行建院20周年庆典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累计培养学生已逾万人。他们招收的预科生多数来自西部地区,包含37个民族,已成为颇具规模、颇具实力、颇具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在院庆期间,记者走进他们美丽的校园,看到许多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学生正在排练节目,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由于有了预科教育,许多偏僻乡村有了大学生,而这些农家子弟毕业后反过来又影响着自己的家乡,努力让家乡跟上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同东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一样,高等教育在西部也不再只是精英教育,多数省区都跨入大众化教育行列。在宁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15%,比1999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本专科在校生增长了425%,研究生则增长了1692%!
在新疆伊宁市塔什库瑞克乡阿依墩村,记者发现,村党支部书记居来提竟受过高等教育,村里50岁以下的人基本都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不乏其人。村里的十星级文明户阿不利孜,除本人高中毕业外,几个子女都读到高中以上。像这样重视教育、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在西部地区已越来越多。
国家有关部门对西部教育实施了倾斜政策。自2001年以来,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年均增幅达12.3%,高于全国高校分省计划平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西部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和在学研究生人数,分别比十年前增长3倍和7倍以上。每1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学生的数量,由 2001 年的422 人增加到1200 人。
与普通教育比翼齐飞的还有各类民办教育。作为陕西省标志性成果的民办学校已经达到4853所,其民办本科院校的核心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可以牵手合作
“吐鲁番有个‘湖南学校’!”这是记者在新疆吐鲁番实验中学采访时的意外发现。当时在那个学校当校长的黄月初,原来是湖南师大附中的副校长,还有28位骨干教师分别来自湖南的几个地州市。他们在那里工作几年之后返回原来的岗位,又会有新教师来接替他们。不仅如此,湖南还向这个学校提供了1600万元的援助,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师大附中分别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图书和7000册图书。
虽然是一个地级市,吐鲁番原来竟没有一所像样的中学。办一所优质高中,成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10年前,湖南满足了他们这个愿望。近年来,吐鲁番实验中学的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个维吾尔族女生竟以676分考入北大,成为吐鲁番进北大学习的第一人。
在新疆,记者还看到了“苏州中学”的牌匾。内地对西部教育的支持,随处可见。
这里提到的是对口支援。虽然对口支援的双方相距遥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亲密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双方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得到了互惠双赢。
这种对口支援,不仅在基础教育频频建功,在高等教育也是屡屡奏效。在青海大学,人们常常要提到李建保这个名字,因为这位来自清华大学的留学博士曾在这个边远落后的地区就教,在办学也同样落后的大学当过校长。他给这个建校50多年却一直状态低迷的大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2004年,该校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由于看到了他的贡献和作用,学校师生普遍希望他这个校长能够长期当下去。记者在青海大学采访时,曾听到人们对他将会调离的担心。就在人们的担心终于变成现实时,清华大学又为他们派来了一位新校长。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给青海大学派来了教授支教团。所有这些,都是无私的:因为清华大学是青海大学的对口支援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对宁夏大学的支持,也同样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目前,全国对口支援的高校已达64所,37所受援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有了显著的提高,有许多优秀人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了西部大开发。
这种对口支援,有省对省的,县对县的,校对校的,东对西的,更有西部本省、本市、本县各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既有“强弱联合”,又有“以强带弱”、“捆绑式”一体化。最落后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得到的关爱也最多。在西部的教育界,已经很少有“被爱遗忘的角落”!
西部地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大。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地为此做出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在宁夏,有多项支教措施:城镇教师定期支教,机关及事业单位定点支教,大学毕业生志愿支教,川区百名教师到山区支教……每年在乡下支教的超过了3000人!
支教,缩小了学校差别、地区差别,许多落后地区教育薄弱的学校因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教育发展速度最快、亮点最多、变化最大的十年。记者清晰地记得:宁夏大学在这期间改由教育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建,跨入了“211工程”的行列,首次培养出自己的博士生;宁夏医科大学经过合并重组,实现了“申博创大”的目标;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办学实力大增;固原师专整合当地教育资源,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有多少可以载入史册的业绩,都是在这10年内发生的!
西部大开发的功劳簿上,应该为教育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又服务于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教育注入活力,又从教育中获得了智力支持。
西部大开发在深入。教育也将在西部大开发中继续创造辉煌!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