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推协会

套管针的发展以及原理

发布用户:zjtn +收藏

发布时间:2015-11-02 15:37:55 已有319人浏览

 

肌肉刺激疗法

肌肉刺激疗法,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用于诊断和治疗肌筋膜疼痛症(肌肉和骨骼的慢性疼痛,但是没有明显的损伤或炎症)。

肌肉刺激疗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释许多疼痛症;它认为疼痛的病因是神经出了疾病,疼痛不是组织受损的信号(也就是说,神经性疼痛起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失常和过度敏感)。

肌肉刺激疗法根据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的神经失调定律,去解释周围神经疾病所引起的过敏性。这条生理学的定律一直鲜为人知。

肌肉刺激疗法介绍一套检查技术。其技术告诉人们,神经疾病绝大部分发生在神经根部,由此产生了“神经根痛”。由于现时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化验或投影来显示神经疾病,所以肌肉刺激疗法这一套临床检查方法就更为可贵了。

肌肉刺激疗法认为,神经根疾病产生慢性疼痛,此种模式能解释很多看来互不相关的疼痛症状(例如:从头痛到背痛,从网球肘到三叉神经痛),此种模式认为这些疼痛属于同一类型。

肌肉刺激疗法的针刺术借用传统的中国针刺术手法,但应用现代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个方法对已有的解剖学的医生和护士和治疗师来讲很容易学会,而效果比传统针刺术更好和更可达预期的目的,因为治疗是根据人体症状进行的。

肌肉刺激疗法应该被纳入医科大学课程之内,因为它比其他物理疗法更为有效,肌肉刺激疗法理论是沟通东西方医学的绝好桥梁,而且超越了两者的局限。

肌肉刺激疗法的发展

肌肉刺激疗法和神经根病模式,是本人在20多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开始我用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劳工赔偿委员会;后来出现在我本人设于温哥华市的治疗疼痛研究所。

肌肉刺激疗法的发展始于1973年。由于在患慢性疼痛病人身上应用传统的物理方法得不到满意的效果,所以我需要对这种疾病学习更多的知识。我详细地检查了100位患者患有慢性背痛但是没有明显损伤症状的病人,和另外100位没有患背痛的人作对照。有意义的发现是,那些患病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病人,都属于受疾病侵袭的肌节的肌肉疼痛,因此,肌肉疼痛点是显示神经根有疾病的灵敏指标,我们据此可以将简单的背肌劳损(通常很快痊愈)和因神经疾病引起的背痛(需要长时间才能治愈)区别开来(见附录三)。

随后我研究了50位患了外上髁炎的病人。结果显示,肘上的疼痛点与颈椎退变病和神经根病有关联。治疗颈部,可令肘部疼痛消除(见附录四)

做有关肩痛的研究,同样要涉及颈椎的神经根病(见附录五)

详细地检查慢性疼痛患者会发现更多的神经根病症状。于是开始显现一个模式:那些有疼痛但是没有明显损伤症状的病人,通常都有隐隐约约的、但能辨别得到的周围神经疾病症状。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至今没有任何化验或投影检查,可以显示早期的神经功能障碍。肌肉刺激疗法的一套检查方法,现已被纳入博尼卡(Bonica)的教科书《疼痛处置》作为诊断法的一部分。

传统的医学诊断认为,疼痛是组织受损伤或有炎症而产生的信号,通过健全的神经传到中枢神经。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断定,疼痛可以在没有组织损伤或炎症的情况下产生,疼痛产生于早期脊椎僵硬症的神经根见附录二――这篇论文被1979年富豪(Volvo)赛事评奖委员会评定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神经痛一词是用来形容这一类疼痛的,但是由于神经疾病差不多无例外的是在神经根部,所以使用神经根病痛是更为恰当的名词。

我于1974年开始对针刺术发生兴趣。早期观察得知:很多针刺术的穴位与已知的神经解剖学的实体是一致的(如肌肉运动点或肌腱连接点)。

传统的针医强调下针一定要得气,即当针刺入肌肉时,有被因筋肉挛缩紧抓的主观感觉。如果下针没有被抓紧的感觉,那就是说肌肉没有挛缩,也就是对针刺不起反应。传统的中国医学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类,慢性疼痛症,总是与肌肉挛缩同时出现。

我们做过一次随意选择的干针临床试验。与传统中国针刺术不同,我们的方法是刺激病人肌肉的运动点(motor  point.结果是,被针刺过的那一组,比用作对照的另一组复原的更好,这绝非偶然(见附录六)。这个临床试验已被1979年富豪评奖委员会认定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1979年国际疼痛症研究学会(IASP)上还有人宣读了一篇关于《灼痛是神经支配失调引起的过敏症状》的论文。

一项有趣的观察发现,患有神经痛的病人,其疼痛的皮区有脱毛的现象。但如果治疗得早,有时毛发会重新长出。我们怀疑是不是因为缺少营养素而引起呢?(见附录七)。

肌肉刺激疗法与传统针刺技术的区别在于:

要求根据我们叙述的神经根病早期症状作医学检查。

要求作有关脊椎僵硬症的医学诊断。

使用在神经根或分节模式中发现神经解剖点,而不使用传统针刺穴位。

决定哪些点需要治疗;那里针刺的效果会很快的出现;哪里病情的好转可以客观地观察到。

我们的结论是:肌肉缩短,自主神经的变化以及有时的疼痛是自然发生的,亦是神经根病的偶发症状(见附录一)。

这些症状全都可以根据坎农与罗森布吕思指出的神经支配失调定律得到解释。我们这个神经根病模式可以解释很多非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慢性疼痛症,例如腰背痛,网球肘痛,颈项痛和纤维性肌肉疼痛(见附录八)。

传统针刺术与肌肉刺激疗法比较

传统针刺术

肌肉刺激疗法

诊断

与医学诊断无关

需要医学诊断

检查

不应用现代医学检查

必须有现代医学检查

理论

针刺根据中国哲学

针刺点由检查结果而定

位置

刺入穴位

找出肌肉运动点

解剖    

不应用解剖学知识

解剖学知识是必须的

效果

较难预期迅速的客观变化

往往能预期主客观一致的效果

肌肉刺激疗法――技术

   

神经疾病疼痛影响所有受神经支配的目标结构,包括关节、肌肉和连接的依附组织。虽然疼痛可以主要出现在肌肉内(例如胫骨前肌缩短引起的“胫骨疼痛”,或出现在肌腱部位(例如双头肌的缩短,使其肌腱受拉过度,引起“双头腱炎”)或出现在关节部位(例如回头肌的缩短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所有的目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这些结构中疼痛的同一作恶着就是肌肉缩短。

我们发现,当肌肉中疼痛的触痛敏感点消失,能使肌肉缩短放松。而当肌肉缩短缓解时不论肌肉、肌腱或关节的疼痛全会缓解。

使疼痛点脱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肌肉刺激疗法技术。局部麻类醉注射可以使用或不是不使用固醇或盐水,但是药物注射,尤其是注射类固醇,会引起副作用,如感染、阻碍康复、削弱组织成分、局部脂肪组织萎缩和皮肤皱纹增加、皮肤色素沉积、结晶体沉积引起的炎症、丘脑下部枢椎受到抑制、局部流血、偶尔的气胸,以及无血管组织的坏死引起的关节损坏,有时类似夏尔科关节。作为对照,肌肉刺激疗法使用针刺,不但更有效,而且几乎没有因医疗引起的副作用(即使有也仅是轻微的流血和偶尔的气胸)。我们基于以上及下文的所述的原因,选择了肌肉刺激疗法。

针刺技术

针刺技术很简单,但是,要有好的疗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诊断,需要肌肉解剖学的知识和实践,尤其是要准确地刺到肌肉深层点。我们使用一支细而实心(30号或更小)的针,通常12英寸,装在活塞型的针筒内。针管可以灵活地调校所需要的长度以适合针刺肌肉的厚度。实心针的尖头比斜角而锋利的空心针对患者的损伤小。空心针是僵硬的,而实心针则柔软而有弹性,能保持被刺入组织的原装及坚实性。当此种针刺入正常的肌肉时,它仅遇到很小阻力;当刺入痉挛的肌肉时,痉挛的肌肉的强大阻力就会把针紧紧的“抓住”。当针碰上有纤维化的组织时,会有好像切梨一般令人不快的阻力;有时,当组织纤维化扩大时,就需要重复而吃力的针刺。因而,这只细而实心的针可以在很紧密的区域做多次刺入,组织不会造成过度的伤害,实心针柔软的本性会传回有用的反馈信息。

把针刺入缩短了的肌肉,偶尔能促使肌肉自发成束状,这种情况通常会伴随肌肉立刻放松。任何还未放松的痉挛肌肉,都会毫无例外的抓住刺针,这种现象可以从痉挛肌肉阻碍抽针而清楚地感觉到。让被“抓住”的针留在原处一段时间(1020分钟),通常都会感觉到针被放松了和疼痛缓解了。如果没有针被“抓住”的感觉,那就是说疼痛的成因与肌肉缩短无关,因而这种疗法也许对疾病不起作用。把针刺入肌肉的任何部分都会令肌肉放松,但是最见效的部位是那些敏感点和疼痛的点,这些点(很多时候,与传统的针穴同位)通常位于肌肉的运动点下边和肌肉与肌腱的连接点。

得气现象

主观来说,将针刺入正常的肌肉差不多是无痛楚的,但当针遇到挛缩的肌肉时针会被“抓住”,此时病人会体验到一种特殊的、特别的、痉挛似的感觉。传统针刺术的书籍称它位“得气”现象。肌肉缩短的程度越大,痉挛的感觉越强,有时强到非常疼痛,但是随着肌肉缩短停止,疼痛也会慢慢缓解。

这种感觉的分布可以很广,例如针刺入腰椎竖脊肌第12节,会引起整条竖脊肌、下背的髂棘肌部位、臀部、腹肌以及至腹内脏器都有得气的感觉。 有时候得气感亦可在对侧感觉得到。

用人手抖动刺针(尤其是快速地转动)可令肌肉加快放松加快。当刺针转动时,痉挛和抓住的感觉增强,然后在数分钟内,通常这两种感觉都会消失。不用来转动,也可以使用低压的交流电或断续的直流电进行刺激,如皮下电刺激神经所使用的那种。一般来说,最疼痛的肌肉缩短部位经过几次治疗后,这个部位的疼痛会得到缓解,而一个肌肉缩短和疼痛部位放松和缓解常常扩散到整个环节,扩散到对面部位,扩散到对侧脊椎肌肉。这些观察令人相信,针刺不只产生局部的变化,还能激活包括脊椎调节系统机能在内的神经反射机能。例如,在因神经疾病引起的肘痛中,病人颈椎的活动范围,亦会因脊椎旁的肌肉的缩短而受到限制。当肘部的肌肉接受治疗时,神经反射刺激可以达到脊椎旁的肌肉,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样得到改善。如网球肘那样的局部疾病,只需要12次的治疗就可见效。

长期疾病的反应

在新近开始的疾病中,当疼痛点不多时,相隔几天的几次治疗,可以解除疼痛。但长期的疾病,如慢性下背痛会有很多缩短的肌肉,多数还包括许多纤维化组织。这些组织对针刺的反应不像正常肌肉那么快。纤维化程度越大反应越不好。由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性转化,针刺的疗效亦会因人而异,因肌肉而异,甚至因肌肉内不同的部位而异。纤维化的肌肉需要更频繁更多的针刺,缓解范围只限于受到治疗的个别肌肉带,所有对疼痛敏感的肌肉带都需要照料。因此对慢性纤维组织疾病的治疗,每一个疗程,要有更多的针刺,要有针刺次数更多的疗程。一般说来都需要多次疗程(同样相隔数天)。当纤维化的程度很厉害的时候,不会有针被抓住的感觉,甚至猛力转动针时也是如此。这种的出现,表示纤维化已经差不多完全取代了正常的横纹肌组织,而挛缩不是疼痛的原因,针刺治疗,似乎不会收效。纤维化的程度不一定与年龄成正比。很多年纪较大的人,比肌肉受过连续体力压迫和感情压抑或经过外科手术的年轻人的病情轻。

纤维织炎和纤维性肌痛

“纤维性肌痛”一词出现于1976年,用来代替纤维织炎。它描述一种软组织疾病,患这种病的2550岁成年人浑身不适,他们抱怨到处肌肉很关节疼痛,睡不好,早晨身体僵硬,容易疲倦,腰部有特有的“敏感点”。有些患者诉说,麻木,四肢冰冷,无力,双腿有不受控制的抖动,腹部不适或月经失调。还有与紧张有关的症状,如腹泻、头痛、下颌骨关节疼痛。越3%的人不同程度受这种疾病的影响,女性比男性多约2倍。很多病人都失去工作能力而称为社会的一个大包袱。

这种疾病会因遭受不幸事件而加剧,例如车祸引起的受伤,离婚,家人死亡,或其他感情上的创伤。由于X光和常规化验找不到内部器官的反常情况,病人往往被告知没有病。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诊断这种疾病的准则,它要求:

诊断必须排出其他疾病。

18个疼痛敏感点中,至少有11个在指压下产生疼痛。(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按下大约4公斤的压力来进行评价,最好是用疼痛测量法来衡量疼痛程度。)

至少持续了3个月的全身痛,腰的上下方肌伴有颈部(颈椎)和下背(腰椎)的骨骼疼痛。

体力劳动能力下降(由于肌肉和骨骼疼痛。)

睡眠不安――没有恢复精力的睡眠,易醒,快速入睡减少,一级睡眠实践可能减少。

短暂的早上身体僵硬。

怕湿冷的天气。

围绕纤维性肌肉疼痛,有许多混乱的问题。医生对此疼痛的起因和治疗方法有不同的意见。由于纤维性肌肉疼痛,可以在外伤或感情受到伤害后发生,有的医生认为它是肉体问题,有的则视之为精神性疾病。―――后一种看法认为时有焦虑抑郁或不能达到目的的失败感促成的。

虽然脑电波扫描法(EEG)时常表明带有非快速入睡中a干扰的脑波图形,但纤维性肌肉疼痛不再被视为睡眠的疾病。

有人认为由不正常的疼痛敏感性产生的疾病,可能因不正常水平的物质P、神经传递素或血清引起。

与精神病没有一致性的联系。

疾病处理法

美国风湿病学会在199 0年定下的准则令很多人失望,许多患上多部位肌肉和骨骼疼痛的病人,被当作了纤维性肌痛处理,当这些病人对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三环药物治疗)没有反应时,便认为它们患了不治之症,而放弃治疗。

这种疾病没有一个很清楚的界定的症状。纤维性肌肉疼痛是指最严重和最广泛的普通肌肉疼痛和敏感、轻微的疼痛。我们在这个或那个时候人人皆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没有症状的人身上,出现轻微程度的敏感点也是很常见,特别是在紧张体力活动以后。在有“易受损伤”史的那些人(见附录二)身上找到中度的疼痛敏感点,也不算例外。这些人虽然没有症状,但在X光检查下,他们都有轻微的组织退化现象,这是特征。患上肌筋膜疼痛的病人,无例外的都有多个敏感点,甚至在患局部疾病的,如外上髁炎的病人身上,有经验的手指都能检查到很多敏感点,分布在全身各部分。在患有纤维性肌肉疼痛的病人身上,敏感点的数目会比规定的多很多倍。我所说的规定数目,就是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提出的“散布性筋膜疼痛症”的敏感点数字。

医治过脊椎神经根疾病的大多数治疗师都相信,纤维性肌肉疼痛起于脊椎的疼痛,因此需要首先解决根本的脊椎疾病,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纤维性肌肉疼痛的多种特点――如散布在各部位的疼痛,敏感易触痛的皮肤折皱,关节痛,双手或膝的肿胀,四肢的麻木或发凉,网状的皮肤沉积色,腹泻和营养性肿胀――显示病源来自神经疾病。所有这些症状都是神经根疾病的表面现象。

对这些患上广泛性肌筋膜疼痛的病人,我们应作全面和有效的肌肉和骨骼的系统检查。此项检查一定包括对深层的脊椎旁肌肉,尤其是背部的内部肌肉(例如多裂肌和半脊肌)的诊断。

治疗前,先要宽慰病人,告诉他这种疾病不会使他残废,不会使肌肉和关节弱化,不会有生命危险,亦不会使其无法工作。重点放在肌肉调节――慢慢地实行有氧运动,如步行和游泳来增强体格,伸展僵硬的肌肉和维持关节活动。药物(如放松肌肉药物)可以给予少许的缓解。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睡眠的不安和减轻抑郁。

肌肉刺激疗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和治疗纤维性肌肉疼痛的技术。然而治疗要求用针探索及医治分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的肌肉。一些常见的疼痛敏感部位有:

颈椎和枕骨。检查枕骨下边的肌肉。重要的是把长发拨开,可以看到肌肉的缩短及斜方肌和头半脊肌隆起的地方。使颈部向前弯曲,触摸和针刺这些肌肉,针尖对着枕骨。

头最长肌附着于乳头状突起部分的后边,常常需要针刺(见第63页)

前外侧的肌肉―――前、中、后斜角肌通常对疼痛十分敏感。

斜方肌和肩胛提肌(见6364页)

在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的脊上肌经常敏感(见73页)

脊椎的深层肌肉―――半脊肌、多裂肌和旋转肌――也许是最重要的、但有最易忽略的肌肉,因为他们通常都触摸不到,只有用针技术才能探测的到。这些肌肉在颈部和中背部尤其重要(见8991页)

侧上髁:伸肌的共同起点和伸指肌(见77页)。

臀中肌和梨状肌――这些深层肌肉常常需要针刺以断定有无缩短(见9596页)。

扩筋膜张肌(见第96页)。

膝的内侧:鹅足是由缝匠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形成(见102页)。

胫骨前肌(见107页)。

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见105页)。

脊椎旁肌肉缩短一定要治疗

只治疗疼痛的周围肌肉是不够的,如果疼痛是在相同分节水平上压迫神经根的脊椎旁肌肉缩短所引起,这种治疗就会失败。

脊椎旁肌肉的长期缩短,一般难用反射刺激的方法治疗,而需要用可靠的治疗方法去解除神经根的压力,从而打破恶性的循环。

通常试用的方法有牵引法和推拿法,但是他们常常令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准确和重复的针刺脊椎旁的肌肉,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对付神经根病引起的难治性疼痛,需要有前后两个分支神经支持的同神经肌肉内的容易触痛的肌肉带。例如膝盖骨和膝会产生摩擦和疼痛,但是易触痛的肌肉带条可以发生在股四头肌以及同一分节水平脊椎旁肌肉中(例如L1~L4.

脊椎旁的肌肉一定要逐条触摸,以便发现挛缩,如有需要,深层的肌肉要用刺针检查。这样才能确认和治疗每一条疼痛的肌肉(例如胸半脊肌)。

即使症状只是局限于一个椎节水平,整条脊椎都需要检查。例如背痛最常见于L5~S1水平,但是很多时候在高一些的椎节水平,往往高至胸部和颈部水平(尤其是胸4 ,胸8,胸10L2)都会有此疾病,L2是第二个容易受影响的椎节水平。

在受影响的皮区内,皮肤常常比较凉,还可以找到营养性的肿胀。

用手掌触摸。  脊椎旁肌肉的缩短,可以用手掌触摸或使用拇指球和小指球的隆凸找到。让病人俯卧,触摸突出的椎突,更为有效。如果易触痛的话,针刺突起部位两旁的脊椎肌肉,离中线大约1cm左右。

脊椎旁肌肉缩短也可以用针刺探索而得到证实。当连续的分节水平上的肌肉受到针刺,针刺在有疾病的水平上遇到的阻力,比上下水平有明显的增加。

“看不见的机能障碍”。

有时针刺会碰到一条缩短了的肌肉,似乎坚硬如骨,无法刺到在其他水平可以刺到的深度。此时,用相当的气力和重复的“针啄”之后才能刺入。当针最后进入紧密的挛缩肌肉时,病人体验到上文描述的强烈程度。这种感觉会随着肌肉放松而慢慢缓解(见4142页)。

治疗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决定于疼痛的性质。引起伤害的起因一定要消除。炎症经过休息可以痊愈,也可以用消炎药物。伴有肌肉缩短的神经疾病疼痛,通常肌肉缩短得到放松,疼痛也会得到舒解。对一般的疼痛,止痛药或者简单的物理治疗,如热敷和按摩治疗,或者用更有效的方法,如牵拉和乙氯基冷冻,已经足够。但碰上顽固的疼痛,当简单的方法无效时,必须作肌肉刺激疗法治疗。

神经反射刺激

有人争辩说,所有物理和反过敏的疗法,包括针刺术,都是利用神经反射刺激来达到他们的疗效的,因为只有支配痛处的神经完整和具有部分功能(有毛病的神经,依然有能力传送脉冲),以上疗法才有效果。应用这些疗法刺激感受器(在皮肤和肌肉内),在间接地刺激其目标,也就是利用反射机理。如按摩和指压激活触觉和压力感受器;运动,牵引和推拿治疗刺激肌梭和戈尔奇器官;热敷(包括超音波)和冷冻刺激温度感受器。这些不同的刺激都会被特定的感受器传送到脊髓。如使用膝反射,刺激将间接地传到受影响的部位。这就是输出神经纤维对受影响的结构的反射反应,刺激治疗目标。

转动因肌肉缩短而抓住的针,能产生强大的刺激。旋转运动被转化为线型运动,从而使肌肉缩短(类似绞紧晾衣绳的中间部位能使绳绷紧),激活肌梭和戈尔奇器官。与其他外部形式的物理刺激不同(它们都是效果短暂的,每当动作停止,刺激亦终止),针刺造成的损伤可以提供延续的刺激。损伤电位可以产生几个微安培,并会持续刺激数天,直至微小的伤口愈合。此种刺激可以达到深层肌肉(尤其是脊椎旁的肌肉),这是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

肌肉缩短的机械拉力会引起肌腱和关节的疼痛,当其作用消除时疼痛就会停止。其效果表现在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和轻度关节肿胀的消除。这些变化可以在数分钟内发生。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针刺也有所反映:平滑肌的放松可以扩张到整个分节,消除血管痉挛(令皮肤温度上升)和淋巴腺的收缩。

棘手的下背痛问题,我们进行过临床试验,研究过干针的疗效。这个研究因该使医生与病人都知道结果。检查病人神经疾病的症状和病人回到工作岗位的情况,可以认为取得了疗效。长期跟踪调查(平均27·3)星期,受干针刺激的一组与非干针刺激的一组对比,前者明显地好转。

结论

慢性肌肉和骨骼疼痛,是一个对患者影响很大的问题。在没有测到损伤或炎症的情况,而慢性疼痛依然存在时,必须怀疑是神经根病。在神经根疼痛中,肌肉缩短是最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引起肌肉、肌腱及其连接组织附属物和关节的疼痛。治疗要求将缩短的肌肉放松。常用的物理治疗常常没有效力,几乎都需要针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a377949717  获取课程安排 课程资料 针灸推拿视频

手机:13552854186   微信:cpf3371   负责人:陈鹏飞

 

上一篇:中医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

下一篇:膏药的分类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