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师在线

中国员工培训网:“没有任何借口”是最大的借口!

发布用户:s2712284707 +收藏

发布时间:2015-10-13 14:21:31 已有108人浏览

  经常会遇到老总或管理者们对员工抱怨,诸如员工爱说借口,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等。有的顾问会建议企业引导员工读《没有任何借口》之类的书,进行军事化训练,加强员工培训等等。曾几何时,“没有任何借口”成为企业员工的行动准则,执行力提升的不二法门......常常搬出西点军校的校训来教育员工。

  “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在军队也许很有价值,但在互联网时代,讲究创造力的今天,这种一刀切的思维,你认为还行得通吗?

  “没有借口”是最大的借口

  像“执行力”一样,变成了领导者的首选借口。例如,公司做不好,一句话就推得干干净净——“执行力不行”。只需要深入问一句:员工执行力为什么不行?同样的逻辑,员工为什么找理由与借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理由与借口让员工找出来呢?

  从表面上看,员工的观念与素质的问题。其实,它是人性方面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找借口就是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托词而已。由此推断,找借口是符合人性的,“没有任何借口”是反人性的。任何反人性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或者不会持续存在的。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至上。对管理工作来说,员工就是用户,当员工拥有了极致的体验,哪里还会有借口?

  不让员工找借口,就要让员工觉得利大于弊,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句“没有任何借口”岂不是管理者的最大借口?

  借口是企业的机会

  有句话说得好,问题就是机会!如果让员工把“借口”讲出来,可能就是改进工作流程,创造新价值的地方。

  员工说产品销售不出去,是因为品质不过关或者设计不出众。于是,管理者理直气壮地说,品质好,设计又出众,还需要你来销售?这话好像有道理,事实上,这是管理者最美妙的借口。如果管理者直面员工的借口,后来会怎么样?如今,不进入了产品为王的时代吗?优秀的企业就是要打造让客户尖叫的产品,因为好产品会说话,好产品就会好销售。

  员工说工作没做好,是因为事情太复杂、太繁琐。于是,管理者堂而皇之地说,别人都没问题,就你的问题多。如果管理者重视员工的借口,后来又会怎么样?如今, 不进入了简约的时代吗?一目了然、一键到底,即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说起来简单。今天使用的智能手机,还需要看说明书吗?产品设计、工作流程简约化,去繁文缛节,去中间流程,这些不正是优秀企业正在做的吗?

  员工说不是不认真,是这个事容易出错。说个具体例,一个员工不小心撞到了玻璃大门,被领导看见了。员工解释说,刚才没注意。领导会怎么想?别找理由了,毛躁就是毛躁。若用新思维来看,先听一听,想一想,比如门是否存在问题,如果门有了明显的标识会怎样等。用户思维告诉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员工说不是不想做,是因为这事没法做。

  综上所述。员工的问题正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用“借口”堵“借口”岂能行?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借口”问题?“没有任何借口”从某种意义上说,杀死了改进管理或流程的大好机会。

  借口是企业研究的主题

  既然找借口是人之天性,是企业改进的机会所在,那么,不如让员工大胆说出“借口”,并认真倾听其“借口”背后的缘由,和员工一起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岂不更好?,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正确答案往往在一线。借口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真因,或对手不曾发现的机会,让借口成为领导的研究的主题。

  别再一句“没有任何借口”将自己的该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要思考如何从源头杜绝或规避找借口的现象。如果连找理由与借口的入口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借口?

  当员工说“条件不具备“这样的借口时,那就来创造其说的条件。当然,这并不是说,领导要一味满足员工所说的每一个条件,而是要让他明白,创造条件并解决这个问题恰恰是员工的能力所在、价值所在,所以,带领员工一起创造条件或授权员工去创造条件。

  当员工说“没有做过”这样的借口时,那就告诉他,我们边做边学,因为没有人是先学了再做,而是做了就真的学会了。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采取了正确的行为。

  绝对不能是一句“没有任何借口”,简单粗暴地将想将问题杀死,事实上,问题不但没有被杀死,而且会像毒瘤一样地扩散,影响员工的工作干劲和团队向心力。

  允许员工说出借口,并将借口的源头予以解决,借口会变得越来越少;没有任何借口,反而会使借口变得越来越多。这跟我之前所倡导的“请给我结果”,并不矛盾——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哦。

  面对找借口的员工,怎么办?

  倾听思维:先让员工说出问题、或者是难处的地方,自己亲自动手去解决,以此例来教育员工。让其心服口服;这就是对症下药。

  逆向思维:为什么员工会喜欢找借口呢?然后一步步挖掘出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修路思维:发现“司机”有问题,不是一味地教育或批评它,而是了解真因,设计“红绿灯”这样的机制。

  V型思维:停止对员工的抱怨,开始积极拐弯,重点考虑:是否能发掘更重要的价值?即挖掘员工借口背后的机会。

  文章来源于中国员工培训网:http://www.ygpx.net/article/newsInfo/4244.html

上一篇:企业怎样通过的竞聘方式去觅得人才?

下一篇:做管理,究竟要鸡汤还是鸡血呢?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