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新茶文化培训机构
林语堂认为饮用好茶能延年益寿
文化名人林语堂(1895--1976),熟悉茶史、喜爱饮茶,写有〈茶与交友〉、〈苏东坡佳人似佳茗〉、〈生活的艺术〉等论茶文章,他认为,好茶不仅能振奋精神,而且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他深有体会地指出:“最好的茶叶是温和而有回味的,这种回味在茶水喝下去一二分钟之后,化学作用在唾液腺上发生之时就会产生。这样的好茶喝下去之后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我毫不怀疑它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林语堂的这一论断已被现代科学揭示的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有延缓衰老之轼效所证实。
陆树声著书论茶效
明代爱茶人陆树声(1509--1605),农家出身,一生爱茶,嘉靖年间(1541)考得头名进士,当官任礼部尚书,后退官隐居田园后,钻研茶书。1570年将他品茶的亲身体验写成《茶寮记》一篇,内容包括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个方面。
其中论述饮茶功效一段题为“茶勋”(即茶之功勋)称:“除烦雪滞,涤醒破睡,潭渴书倦,是时茗碗策勋,不减凌烟。”根据他的亲身体会认为能除烦闷、消积滞、破睡提神,其效果胜过凌烟,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陆树声虽然一生坎坷,但由于爱茶至深、讲究茶道、终于获得长寿,享年97岁。
吴觉农论饮茶益寿
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一生从事茶叶事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为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创立了不朽的功绩。吴觉农一生爱茶,饮茶方法颇为讲究,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况,选用不同的茶叶。
比如他八、九十岁以后,常常是上午喝绿茶,午睡以后喝杯红茶或乌龙茶,晚上一般不喝茶,有一套饮茶养生之道。吴老一直活到93岁,在他90岁高龄时,思维依然敏捷,身体健康。
韩素音论绿茶清饮健身法
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对中国茶有特殊的感情和偏爱,平时韩女士喜欢喝绿茶,特别是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长期饮茶的生活习惯和亲身体验,无论是启发文思还是保持健美的体态,她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她曾经说过:“尚若我得挥笔对茶赞颂一番,我要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必需喝茶,她甚至说:“人不可无食,但我尤爱饮茶。”
韩素音女士对饮茶健身有她自己的体会,她主张“清饮”,她常常告诉别人:“我喝茶时,从不吃糕点等东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保持了苗条的身材。”韩女士是位作家,她伏案写作时,总是边喝茶、边思索、边写作。她认为喝了茶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广阔,她曾深有体会地说:“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可见茶对她的写作帮助是很大的。
刘贞亮概括饮茶好处为“十德”
唐代刘贞这喜欢饮茶,并提倡饮茶修身养性,他将饮茶的好处概括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他不仅把饮茶作为养生之术,而且作为修身之道了。
姚雪垠认为饮茶有助文思
现代作家姚雪垠,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有广泛的影响。老作家曾经在《酒烟茶与文思》一文中认为:“烟、酒之外,我独赞成喝茶,因为茶对人体有许多好处而无一害。”“饮茶能不能帮助文思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不要把茶叶的作用说得过火,一过火就不实事求是了。”
姚雪垠先生饮茶的习惯非同一般,他每天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茶,尤其喜爱饮用高档绿茶。他在文章中记述:“我每天早晨二、三点钟就要起床。漱洗之后,首先将茶杯里外洗净,浓浓地泡上杯龙井茶。
范瑞娟以茶护嗓音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出身茶乡--浙江嵊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爱喝茶,11岁从艺学越剧表演,易患咽喉炎,她更是以茶作为护嗓、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良药。常年不间断,体会颇深,她说:“饮茶好处很多,对于戏曲艺术工作者来说,更有利于保护嗓音。我们其它几位老演员如傅全香、吕瑞英等也都有饮茶润喉的习惯。”范瑞娟长期坚持饮茶,不仅嗓音好,而且眼睛也好,身轻体健。因而她曾用一句话来概括饮茶健身的体会:“明目清音见茶功”。
博新茶文化培训机构常年开设中高级茶艺师培训班、中高级评茶员(品茶员)培训班、茶文化综合研修班等课程。专业师资授课,私人订制课程计划,零基础学习茶艺。
文章来源:博新茶文化培训机构 http://www.bxpxjg.com/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