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邦文教育
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所以清代布颜图认为"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 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在笔中。 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3.笔与力 气运用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
招生电话:0535-6663583、 招生微信与电话:18553558107 QQ 2593026949 招生老师:高老师
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线则秀挺刚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家在意存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
一、【教学特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将四书五经列入教育内容,传统的中国画也随着复兴起来。中国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经典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曾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国留下了一幅幅辉煌璀璨的篇章,其历史地位是稳固且不可撼动的,这不仅基于其细腻的情感寄托方式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现代的气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渊源已久的中国国画艺术,所以学习中国画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让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在学习传统文化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收获,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修养自身的气质,提升审美观。
二、教学目标:
学员通过学习国画及了解国画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因为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可以随时修改;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所以可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培养孩子“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经研究表明在国画熏陶中的孩子观察能力、对全景的把握能力、调控能力会比其它孩子比其它孩子更能把握到细。
三、课程设置:
国画专业班。由老师亲笔示范,学习中国画基础知识、构图、题款、用笔、用墨、用色、用水等方法技巧,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蔬果等的写意、工笔描绘。同时结合孩子的兴趣,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趣味,让学员在快乐学习中体会水与墨的趣味。
【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 5至8岁初步了解墨色浓淡,中锋运笔方法,较为被动运用技法。趣味性、以色为主的中国画,临摹、写实、想象相结合。内容:蔬果、草虫、简单花鸟、小动物。
第二阶段 8到11岁初步理解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笔墨要求,较主动地运用技法。以色为主的中国画,临摹、写实、想象、稍稍有立意,画面较完整。内容:花鸟、蔬果、草虫,小动物,现代简单人物。
第三阶段 11到15岁基本掌握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的笔墨表现方法。临摹达到较高层次,从以色为主转入到淡彩,临、写、想象有点立意相结合。内容:花鸟为主,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内容深造。
第四阶段
成人学习中国画,不要拘泥于前面阶段性的学习,根据个人的爱好喜好,是否有基础的情况,进行因人施教,根据个人的风格,量身设定课程,单独指导,使其在国画造诣上有所提升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