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收藏

求学价: ¥4800 发布用户:dw47495678

发布时间:2010-03-19 已有3164人浏览报名

课程介绍

-->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以原西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为班底,融合原西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原西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创建而成。
    目前学院拥有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心理学、社会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拥有西部一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1个。学院可招收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的本科生,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应用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学院以21世纪世界较卓越的管理范式“家庭、学校、军队”为指南,以“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的院训训导青年才俊。学院着力进行文化学、社会学以及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研究,以全新视野为各类服务对象配置较的文化资源,拓展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传播与社会服务。学院在为党政机关、各类大中型企业及事业单位培养、输送高质量的文化与社会管理人才的同时,力争把尽可能多的学子送上更高层次的学习深造平台。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拥有专、兼职教师、外国专家8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16名,教授、副教授60余名。学院正集中实力,汇聚海内外学术精英,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优化学科教学质量,塑造社会服务品牌。
    学院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成果丰富、研究经费充足,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优美的教学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学科研究上力求保持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目前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相关学术界以及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数十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关系。本院教师先后承担、主研、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各种横向课题50余项,获省部级奖1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文化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设计等多个学科。特别是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设计、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西南地区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部分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学术影响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文化育人,重视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渗透,通过文化、环境和管理育人,已形成一套以学院院训、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独特的学院文化,并渗透到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已经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广泛认同,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向。学院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建院以来已逐渐形成彰显学院文化的系列特色活动如“X·2工程”、“周末文化广场”、“阳光社工协会”、“Role剧社”、“演讲角”等,这些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院在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和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基础上,积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在各类社会培训方面特色突出。学院遵循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整合海内外相关优势资源,并遵循立体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教育理念,着力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
    秉承“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的院训和“家庭、学校、军队”的办学模式,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学术创新为支撑,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西南领先、全国知名的一流水平学院目标迈进!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西南大学

认证机构

黄金会员5年

查看信用档案

学校人气度:2392

西南大学概况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学校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黄蓉生、校长王小佳。
    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占地总面积约9600余亩,校舍面积约158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5个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0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3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副研究员)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50余人。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8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近两年来,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500项,总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奖80余项。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代代学子胸怀祖国、探求真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 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4年、1999年、2005年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学校连续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外4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杏坛育人、劝课农桑、学行天下、服务民生,是西南大学百年不变的追求。西南大学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科技创新为支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5       版权所有 西南大学
进入学校主页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