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简介

+收藏

求学价: 面议 发布用户:xbmzdxzk

发布时间:2010-07-31 已有7747人浏览报名

课程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简介

 

 

 

自考咨询QQ:1312874578  邓老师

网址:http://blog.sina.com.cn/xdmdzk

 

一、 学院名称

西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 学院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在早期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培训干部,1978年后,西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干部培训转向学历教育。1996年经国家民委批准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2002年改为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学院属学校的二级学院,具有双重功能,既是职能部门,同时又是一个办学实体。学院现有管理人员11人,下设7个科级机构:办学形式分三大类:成人高等教育(脱产、夜大、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干部培训。办学层次有:本科、专科、中专。现在校学生1089名,其中:成人脱产552人、夜大399人、函授138人。

学院一贯坚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西北、服务民族,依托学校作为学校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补充。5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成人学历、非学历教育毕业生两万余人,直接为民族地区培养和培训毕业生近12000余人,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校内共有教学班39个(其中夜大19个、函授9个、脱产11个)。学院所有专业均依托普通本专科专业,开设专业主要以应用型专业为重点,以社会需求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院共开设本科类专业35个,专科类专业47个。近年来本科类招生专业20个,专科类招生专业22个,中专专业1个。

2003年成人类学生开始授予学位起,截止目前已授予学士学位共 499 名。

在学生就业方面,成人类学生大部分属在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解决就业,就业率较好。

三、近三年的工作概况

近三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总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在各项工作中得以贯彻。

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教干8人次被学校和省上评为先进个人,一人次被国家考委评为全国自学考试系统先进个人,学院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考风考纪先进单位和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一次被评为全省成教协会先进工作单位,一次被评为毕业生电子注册工作先进单位。在学生中涌现出一批文明进取、协作创新的先进班集体、学生、学生干部和单项奖获得者,并受到学校和省上的表彰,获奖学生占在校学生的7%

在树立以教学为中心,规范教学管理方面,学院结合学校“迎评促建”工作,对照评估方案,对各种材料进行详细的归类整理和归档;根据学校20052006年教学会议精神和本科培养方案意见,对成人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调整、补充;对教学大纲、教材选订、教师资源库、试题库建设等全面进行修订,更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定了《学分制实施办法()》、《教学大纲管理办法》、《教师聘用管理暂行办法》、《教材选订办法》等制度。

在开展培训工作方面,积极主动到民族地区与当地党政部门及教育部门建立培训业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合作开办南疆四地州干部培训班,已培训约300余人;先后与新疆库车县、新和县、阿瓦提县等合作开办教师培训班和公务员培训班,已培训学员约300余人;与甘南玛曲县畜牧局合作,培训畜牧兽医科技干部40人,预计培训300人。另外还主动承担一些短期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务,为甘肃各地培训各类人员约600余人。

学院还积极完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任务。从2005年开始设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西北民族大学考点至今已举行考试任务五次,参加考试人数已达6000余人。前四次考试总为30%以上。

在招生和开设专业方面,始终坚持和突出为民族地区服务,从招生区域、专业设置、函授站(点)设立到联合办学,直接为民族地区服务

今后学院将一如既往做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接受教育和人才培养需求、为推进大众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自考

认证机构

黄金会员5年

查看信用档案

学校人气度:6352

西北民族大学成立于1950年8月,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几所民族高等院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2880多亩,分城关校区和榆中校区。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8万余人。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各类在校生193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预科、中专生183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校设有54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格萨尔学、民俗学和宗教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藏、蒙古)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7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00余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00多人。全国专家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4人;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人选9人,“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甘肃省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专家5人,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的教师40人,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教学团队。

 

      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等25个教学单位、4个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11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和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建有113个教研室,69个教学实验室,14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入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推进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视和支持教学改革研究。2000年以来,学校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19项,国家教改项目6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料22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40万余册,电子图书85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1500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117件。图书资料和馆藏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28项,其中“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项目3项,国务院其它部门的科研项目155项,地方政府科研项目235项;出版专著517部,发表论文7409篇,被SCIEIISTP等收录412篇。科研成果获得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23项;获各类专利授权47项。学校研发《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ULICH’S国际期刊指南刊物,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两次被甘肃省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法、德、俄、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八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聘请了150多位长期外籍专家,外教和近400位短期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400多名留学生。

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陈毅、邓小平、李维汉、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李铁映、费孝通、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领导同志都曾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给各民族师生员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进入学校主页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