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到随学/常年招生
周末班
中仁健康
广东广州增城市详细地图
15014155584
课程介绍
我省原有全国有名的“五老”中医临床大家,通过“五老”的师承培养了我校一大批学验俱丰的名医名师,为中医师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师资储备,我们拥有两所附属医院和国医堂医院等,为本项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临床条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2004年学校成立了“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开始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中医师承班教学改革着重围绕解决中医学术传承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现代高等教育和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学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中医理论功底扎实,能用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师承教育首重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的培育;重视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强化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突出中医教育的示范作用。几年来通过他们带动全校学生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促进校园良好的学风。但是,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仍然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一、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的优势
2004年学校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成立了“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开始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我校“师承”教育正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笔者认为,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有以下几点优势。
1.环境优势。我校高度重视“师承班”的教育改革工作,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申报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于2009年获得批准,有了项目的支持,我校“师承班”的管理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制度优势。我校2005年、2006年分别颁布了《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师承教学实施办法(试行)》(闽中〔2005〕138号)、《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师承试验班管理办法》(闽中〔2006〕257号)等文件。成立“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并细化了选拔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师承班”的管理教育工作有“法”可依。
3.文化优势。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校园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学生们始终在“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祖国医学而努力奋斗。
4.导师优势。中医师承班在导师遴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所有导师都具有正高职称,且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医德医风高尚,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疗效突出,愿意为中医人才培养事业奉献者才能入选。经校党委及中医师承教学管理小组共同研究决定遴选名老中医杜建教授、省人民医院中医外科陈民藩主任医师、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陈美华主任医师等作为中医师承班学员的导师。
5.学员优势。师承班学员的遴选是优中选优,学生入校后的前三学期专业理论综合成绩排名在班级靠前者方有资格进行报名,根据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组织专家命题测试、导师面试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每年遴选出热爱中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辨证思维能力较强的20名学生作为师承试验班学员,经过暑期预跟师学习,经师生双方互选互认,半年后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
二、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师承,就是师徒相传进行传授学习的方法。它是我国古代传授医学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许多名医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如传说中的雷公从师于黄帝,歧伯从师于僦贷季,扁鹊从师于长桑君,淳于意从师于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张仲景从师于张伯祖,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而罗天益又从师于李东垣等,正如韩愈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承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发挥师徒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继承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有利于紧密联系实际,增进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我校“师承班”培养教育的模式虽然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文精神培育的弱化
弘扬人文精神在高等中医教育中极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人文精神可以成为科学精神的一种互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医学本身是一门“人文――科技”双重主导性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校“师承班”学员在这方面受到的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
2.中医传统思维培养的弱化
我们认为,中医的特色在思维,中医的根基在文化,中医的精华在经典,中医的发展在临床。中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中医辨证思维、中医经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结合导师中医临床来不断强化。目前,学员对于经典的学习、研究有待加强。
3.中医教育的示范作用弱化
师承学员每年进行跟师经验交流汇报巡回活动,通过学生讲述临床跟师的体验,自己向同学展示中医临床疗效,通过他们带动全校学生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促进校园良好的学风形成。目前,这方面的活动应常态化。
三、“中医师承班”管理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迁移和科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功能性症状与病痛,尤其是那种创伤性的检查与治疗、化学药物对于人体“内环境”的严重污染与攻击,无不使人们对于此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质疑。随之而来的,便是医学模式的转换,即构建“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综合性的现代医学模式。中医学顺应世界医学发展的模式。如何更好的培养中医人才,是目前紧要任务。就中医学科的专业特点及我校师承教育的现状,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中医师承培养教育新模式。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习中医兴趣。中医师承学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 培育“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
(1)着力构建中医学人文体系,培育“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中医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血肉相连”,传统中医学的母体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雅、俗两大层面);故而,中医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许多中医学的名医名家,人文功底极深厚、精湛。因此,作为现时代的中医师承学员,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必要了解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熟悉现代人文知识,进一步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中医师承班应加大国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人文课程;师承学员应该学习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在跟师过程中着力培养这方面的精神;师承学员应该开展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培养人文精神。每年应该举行拜师仪式,形成良好氛围。
(2)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培养学习中医方法。重视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强化中医临床技能。中医的特色在思维、中医的根基在文化、中医的精华在经典、中医的发展在临床,中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中医辨证思维、中医经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结合导师中医临床来进行不断强化。“师承班”学员应该经常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化经典的学习背诵,应该鼓励其和老师一起科学研究,也应该要求每位学员听取多少场讲座。
2.加强“师承班”管理,完善学员选拔方式。严格执行《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师承教学实施办法(试行)》(闽中〔2005〕138号)、《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师承试验班管理办法》(闽中〔2006〕257号)等文件。完善学员选拔方法。根据学生入学我校后的第几、二、三学期专业理论综合成绩、中医“师承班”教学创新管理小组命题测试、导师面试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遴选出中医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对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候选学生人数可扩大,选拔办法能更体现中医特点,考核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人生规划,人文素养等等。考核办法要体现淘汰机制,能进能出。
综上所述,我校师承班的教育管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认清现实,找准方向,加强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加的中医药人才而努力。
报名地址(国宇教育):广州番禺区保利大都汇
地铁3号线汉溪长隆地铁站G出口,直走300米见到“左文右艺”,右转直走200米即到。
更多详情请登录国宇教育官网:http://guoyu.yijia33.com/
手机电话:15014155584 (朱老师) 18054235033(罗老师 )
微信/QQ:695294298 / 575887559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45
2017-08-12
共59个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
朱老师
广州中仁健康职业培训中心,紧紧依靠中山大学老教授协会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山大学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配套建设项目,位于珠海唐家湾京珠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交汇出口处,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占地面积 6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院士主持设计。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医学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各类医学中高级技能考前辅导班。
多年来,广州中仁健康职业培训中心依托中大丰富的教学教育资源,集中了大量拥有多年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经验的教务人员及本地的师资力量,并与中山大学老教授协会、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广州市翻译协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与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教育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多项医学技能培训合作项目,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与广东省十几家社区医院(中心)实习实训实践合作,输送人才3500多人,与广州友好医院实习实训实践合作,输送人才1200多人,与广东省30多家药店、门诊实习实训实践合作,输送人才3500多人,与广东省老龄协会、广东省养事业基金会建立养老保健服务支持。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是由广东省内从事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相关养老业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知 名人士自愿参加的,以养老服务业为主体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 全省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整合各方力量,为会员服务、为养老行业服务、为养老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努力促进广东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广东逐步实现社会多元化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为实现广东人民幸福生活之梦做出贡献。
2017年大记事: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局正式复函支持广州中仁健康职业培训中心(中医师承)(以下简称“中心”)关于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的办法和举措,将在职能范围内给予支持!
此举预示着,由我中心全面承载的广东中医师承成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合法道路,中国中医师承事业将迎来发展的新纪元!
2016年,习近平主席签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振兴波澜壮阔,振奋人心!自2006年,原卫生部52号令颁布以来,国家对中医师承工作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大力培养基层中医人才更是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重大举措。自2016年4月25日以来,在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中心率先开展基层中医师承实践,致力于构建科学的中医师承教育与管理体系,在基层中医师承的探索中不断突破,形成了科学的办法和举措,首创中医师承“广东模式”,享誉全国。
广东省中医药局审时度势,立足全局,经过长期、全面、系统的考察,对中心的历史担当、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形成的办法和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省局支持,是对我中心时代担当的认可
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浪潮中,中医药只有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根植于百姓安康,与我国的医疗改革制度背景深入交融,才能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解决中医后继无人的文化危机,必须让中医人才在服务中成就自我,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伟大复兴。
合法的中医师承教育,是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的康庄大道。实现师承教育合法化,必须依靠中心这样勇于担当、对师承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实力雄厚且操作规范的组织来承担。如果没有对国家中医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的综合研判,师承教育将无法保障基层人员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合法、规范的师承关系确立流程,师承教育将受难被监察、不透明操作的干扰,甚至是破坏。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师承学习方案,师承教育将沦为空谈,也丧失其中医传承千年古法的价值。
二、省局支持,是对我中心科学的师承培养体系的认可
中医师承工作责任重大,体系庞杂,牵涉到导师遴选、师承关系、司法公证、理论教学、导师带教、教学管理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整体性的复杂工程。要形成科学的、合法的师承教育模式,不是单靠高等院校、医院就可实现,更不是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其他社团组织能够承载。
师承教育体系须紧扣国家法律法规;须符合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充分掌控学习的阶段性特征;须凝聚中医专家、医院、高校、师承人员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在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广东中医各界形成合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造实战化的教学环境,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师承教育体系。
中心以“读经典、重临床、跟名师、悟妙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中医理论课程学习为基础,以名医言传身教贯穿始终,以与大医院合作建立的中医师承临床实践基地作为集中的技能培训平台,全面、系地统规划师承人员的中医学习过程,保证教育质量。省局对中心的举措和所取得的成绩均表示了认可,“无规矩不成方圆”过程严谨是结果理想的必要条件!
三、省局支持,是对我中心严谨的师承管理模式的认可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师承教育是国家基层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通过师承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已经被《中医药法》认可。
因此,师承教育必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不允许任何模糊的、灰色的操作,确保师承人员参加出师考核、执业助理医师考核的资格。
报名地址:(国宇教育)
广东师承确有专长医学医学研究院
地址一、广州白云区大源南路105号(友好医院)
乘车路线:地铁3号线同和D出口转乘公交504路、862B到友好医院站下即到。
地址二、广州白云区机场路1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红棉路17号四楼)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三元里站A2出口之后对面过来几百米。
地址三、广州越秀区东风中路350号首层A、B房(淳和医馆)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纪念堂站D1出口,往正骨医院方向步行10分钟。
公交:东风中路站(步行1分钟即到);正骨医院站(步行3分钟即到)。
电话:13824430295 13602283158 13824430965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