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电话咨询
本藏教育
广东广州广州市详细地图
18569463417
课程介绍
唐老师电话微信同步:
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艾灸对寒、热、虚、实诸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其机理在于艾条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借助火力的帮助,以腧穴为施灸点,以经络为途径来实现的。
中医理论认为,灸法是补肾作用强的方法,无毒无不良反应,不打针不吃药,而且直接作用于人体肾部腧穴,能够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黄帝内经》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具有特殊的疗效,针刺与灸法各具所长。灸法还能补针药之不足,针药无法达到效果的时候,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艾柱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的相互联系、络属的关系,致使其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进而循环至全身。正如《针灸大成》中所说:“艾柱又加杂草而成,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
因此,常常艾灸身体腧穴,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为什么夏季艾灸的效果更好?哪些病症适宜夏季艾灸?
夏季阳气旺盛,此时天、人气机生发旺,艾灸时会出很多汗,有利于寒湿的排除,比如产后风、长期手脚冰凉、腰酸腿疼等,夏至之后很快进入三伏天,这时用灸法,效果非常好。
艾灸适应证广泛,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都有适应证。如寒凝血滞引起的风寒湿痹、痛经、寒疝腹痛等。还有如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一些因为气虚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也可以治疗。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等也可以防病保健。
艾灸的方法有艾卷灸、艾炷灸、温灸三种。
1.艾卷灸
艾卷灸就是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条(又称艾条灸),一端点燃,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艾条灸常用的灸法是悬灸法。
2.艾炷灸
就是将经过加工纯净的艾绒,制成上尖下圆的圆锥形艾炷,大小随需要而定。施灸的壮数,可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以及治疗部位不同而定。
3.温灸法
温灸的方法有多种,如温灸器灸,针上加灸、蒸气灸和铺灸等等。温灸器灸是利用专门工具施灸的一种方法。
艾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根据患者所处的地域、季节、气候和患者的病情、体质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2.进行施灸时要认真仔细,及时去除艾灰,避免烧灼皮肤,增加患者痛苦。如已溃破化脓,要用生理盐水清洗,涂上凡士林。灸完后注意把火熄灭,以免烧破衣服或造成火灾。
3.灸法虽安全,但是也有明确的禁忌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治病原理
一、调和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用泻法,并灸,以温散寒邪。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将组织器官的病理失调与阴阳理论联系起来,均可用阴阳解释,所以说针灸调节了病理性失调,也就是调节阴阳的失调。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361
2019-03-11
共756个
教育咨询、学历证书、资格认证
唐老师
自创立以来,我们秉承“诚信、专业、负责、为立业之本,在正确的领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业务,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园长任职资格证培训、教师资格证培训、普通话培训、保育员培训、大专学历报读、学前教育实习生安置、学前教育人才推介等。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