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到随学/常年招生
白天班
中康针联
北京市昌平区龙冠置业大厦详细地图
13240819618
课程介绍
青岛市石学敏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石学敏院士:传承好针灸是我永恒的责任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是引领国内外针灸学科腾飞的一面旗帜,未来在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更高平台上,将为基层医疗单位加大培养力度,以“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针灸疗法国际化,为世界人民谋福利。(为什么同样一个穴位,你的针刺与院士的针刺作用和效果会有天壤之别呢,就因为两个字“量效”)10月15日相约青岛,三天集训课程-学习的不是基本的穴位定位,而是如何通过“量效”配合达到疗效*大!!!(同时可申请搭建院士级国医平台,助力特色专科建设!)
石学敏院士用小小银针为患者解除病痛成为他毕生追求。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拼搏,石学敏终于成为该领域的大家:由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
“小小一根银针,正在从石学敏院士手中,传到一批又一批更年轻人的人手中。这些银针,通过他的弟子们接力,让更多患者的健康得到呵护。在传承过程中,也会让这样的一份仁爱之心,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青岛市石学敏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身份,石学敏多了一个新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石学敏1938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西青区。说起如何走上中医之路,石学敏回忆道,童年的时候,印象*深的就是缺医少药,家周边十多个村子只有一名医生,大多数人生了病只能硬扛。记得小的时候,发生过两次传染病,“一次是疟疾,一次是黄疸,一家子一家子地传染,村子里死了一些乡亲。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早的愿望就是长大了学医,医治好更多的人。”石学敏说。
中学毕业后,石学敏如愿考入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而正式接触针灸则是在他毕业两年后。1965年,他被派往北京参加全国针灸研修班学习,自此与针灸结缘。
石学敏回忆,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对其一生都影响巨大的一批针灸专家,他们都经全国精选,有的是御医后代,有的是针灸流派传人,个个身怀绝技,让石学敏大开眼界。“那可真是学到宝了,作为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我确实被折服了,也感到针灸大有精华可挖!”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后,石学敏还把学到的技术与其他同学分享。
青岛市石学敏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此后50多年里,用小小银针为患者解除病痛成为他毕生追求。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拼搏,石学敏终于成为该领域的大家:由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他还创建“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针药并用,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思路。
寻规定标 传承有序
“刚刚接触中医的时候,我常常在想,中医到底是什么,中医当中有很多谜,这些谜很可能就是宝,”石学敏说,“以往针灸在治疗脑中风急救上,根本派不上用场。”
说起他创立非遗代表性项目“醒脑开窍”针刺法,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说起。石学敏率先提出中风的根本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理论,提出“针刺手法量学”概念,填补了国内针灸学空白,结合药剂心理和康复训练,行成一整套完整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针药并举,所创立了“醒脑开窍”针法,在临床对数以千计的中风患者施治收到显著效果。该法不仅用于中风病治疗,在现代脑病、各种疑难杂症、痛症等方面也是卓有成效。
“针灸学属自然科学范畴,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科学的量学观,”石学敏说。“中医历史悠久,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师承和学派,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程序,造成临床重复性受到限制。虽然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而难被西方主流医学所认同。
他认为,中医也许有两条路,一条按照传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条就是中医的现代化,在中医精华和现代科学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能够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推广发展,50年、100年后,中医将大放光彩。
为了使针灸治疗学走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他带领课题组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将针灸治疗有效的130余种病证逐个穴位地进行手法*佳量学标准的筛选研究。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进行了科学界定,改变了历代针刺忽视剂量的状态,使针刺治疗由定性的补泻上升到定量的水平,填补了针灸学历史上的一个空白。
医者师也 传道授业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楼里,已是81岁高龄的石学敏仍然坚持在一线。这里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中医的学生。在患者眼里,他是医术高超、宅心仁厚的医者;在学生眼里,他则是教导有方、德高望重的师长。
“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医,就有中国的针灸。” 即将结束采访时,石学敏对记者说,“健康是人的财富,医生就是人类健康的护航使者,传承好针灸是我永恒的责任!”
青岛市石学敏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孙主任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1216
2016-06-27
共125个
职业技能培训
孙胜普
北京中康针联医学研究院,经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批准注册成立,研究院是集医学研究、技术合作、医药研发、康复保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转让、健身服务、医疗器械销售于一体的医学科研机构, 本院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卫生事业,发扬中医康复事业,汇集国内外医学界技术精英,团结各民族医学工作者,发扬其祖国医学的特长,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广泛联系、广泛交流的平台,为广大医学工作者铺架通向成功的桥梁,为广大医患之间传递信息,为医学卫生事业培养更的人才,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力量!
院长简介:
毛嘉文同志现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高级统计师职称。该同志1949年出生,1982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卫生部工作,曾任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处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年12月至1989年7月,该同志曾作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派出的访问学者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
毛嘉文同志曾在卫生部指导原则下,执笔制定了《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发展规划纲要(1991—2000年)》;为实现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执笔制定了《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卫生信息服务需求的总体原则,执笔拟定了《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构想》。曾先后在《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医院管理》、《中国人口政策》、《中国医院统计》等杂志发表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分析》、《卫生部门医院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七五”期间中国卫生状况与人口健康水平》、《医院统计改革的方向与任务》等论文。参加了中国卫生统计学会专家组织的《实用卫生统计学讲义》,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报告》、《区域卫生服务规划指导手册》和北京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组织的《医院疾病及手术操作分类(ICD-10)应用手册》等编写工作。
毛嘉文同志曾先后于1987年、1990年和1993年被评为卫生部机关先进工作者。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