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4
自由安排
华人成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沈阳 哈尔滨 长春 北京详细地图
024--64676036
课程介绍
当「舞蹈」加上「治疗」两个字时,便呈现出比单纯舞蹈更深层的意涵。我常常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一些问题,例如:某个人在心情不佳的情形下,去跳了一场舞之后,往往觉得整个人的情绪都好转了,他们会问:「这样是不是舞蹈治疗?」也有一些舞者在即兴动作时,对自我有了新的发现与了解,他们也会问:「舞蹈治疗是不是像这样?」或者,「我让自己心中的感情随着音乐自由起舞,在舞蹈中表达我的感觉,是不是也算舞蹈治疗?」「所谓舞蹈治疗,是不是一直跳或动个不停?那么如果这个人不爱动也不喜欢跳舞,怎么办?」「我不会跳舞,可是我会自发功、会打拳,有时候我抛开形式的限制,一样会觉得很自由、具有创造性。」或说:「我练习瑜伽、土风舞、健身操之后,感到身心舒畅,同时也交了一群朋友,大家也常聚在一起谈天与交换心得。」
就某个层次来说,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上述这些问题,让我们发现「动」、「静」、「韵律」、「表达」与「心理成长」、「身心舒畅」、「群体」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连,但是又好像不完全一样,其中的差异到底在哪?
舞蹈、运动、打拳等活动本身就相当吸引人,当我们能够经由这些活动带来正面的感觉经验时,就具备了治疗性。但我们也会发现,不管你多么热衷这些身体活动,有时却不一定能够解决心中的困扰;因此,当舞蹈动作成为一种助人的方法时,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藉着动态的过程,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然而,是什么塬因让舞蹈开展出另一个面向,成为助人成长的一项工作?笔者试图揭开其中的相异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不同层次的差异。
身心灵的对话
上述种种问题的产生,我想,让人混淆的塬因之一是:舞蹈、拳术与舞蹈治疗藉以传达的媒介,与生命藉以存活的媒介是相同的--人的身体。各种身体活动的材料是「动作」、工具是「身体」,材料与工具之间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许多跳舞、打拳、运动的人,他们在「体动」的时候完全投入,甚至忘我,这种融入身体的经验,为他们带来活生生的片刻,在当下感受到身心合一。
此外,舞蹈、运动、舞蹈治疗这些和身体有关的活动,都重视身体的觉察,虽然觉察的焦点可能有所差别;觉察即是动作经验所带来的「肉体感觉」,这种「肉体感觉」被整个人体所感受。各类与身体有关的运动,如瑜伽、太极、体操、按摩、指压、肌肉放鬆法等等,在过程中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身体感受,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在于身体的开展,其间或许也会闪过感觉式的连繫等,却稍纵即逝,请看下例:
香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地大发脾气,紧张、情绪起伏不定,在这个时候,她会对周遭的人说她太忙了,以致颈部、肩部又紧又硬;遇到同事,就请别人帮她在肩背部捏捏、打打,或是去做按摩,放鬆身体。按摩之后,她就觉得情绪与心情都好多了,但是隔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相同的模式,如此反反覆覆好多年。
第几次见到香兰时,她温柔地对我微笑,双肩微微往上提,胸部往内缩,坐在椅子上对我说:「我很不舒服……我的肩膀和脖子很紧……」她不想动,也不想跳舞。我问她:「妳要不要用手去碰碰感觉不舒服的部位?」她用手碰触自己的颈椎与肩部,我再逐渐引导她接触肩、背……一边引导她做,一边教她调节唿吸。她感觉自己的身体逐渐放鬆了……当她继续与身体对话时,她低沈地说:「我想要被人拥抱……我想念妈妈,好久没看到她了……我想到以前的男友,他的手臂常常拥抱着我……我好孤单……好想结婚……」
香兰心理上的孤单与渴望亲密,是舞蹈治疗的重点。过去她以按摩释放自己的紧张,也在按摩之中,感受到皮肤接触所带来那种被照顾的感觉,这些经验让她觉得舒服,却未曾与她内在的心理状态连繫。舞蹈治疗的焦点在于抓住身体表层的感觉,并向内探寻,协助案主面对又硬又紧的身体所代表的意义;例如感觉肌肉僵硬紧绷,就试着和那个不舒服的感觉共处,并倾听它。让心理状态从暧昧不明,到清楚地被觉察或确认,这一个过程,正是舞蹈治疗与其他身体活动之间较大的差异所在。
舞蹈治疗视「觉察」为身体和思想、心灵的对话,藉由身体动作的扩展和体会,进而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从动作经验中所产生的影响与改变,并非改变身体的外在样子(如变瘦、嵴椎变挺直等)或改变个人的身体状况(如变得健康、不再失眠等),而是由行动中学习察觉自我,体会动作的变化性与发展性所带来的新经验和自由自在的联想,藉由身体动作的实践去感受各种可能性。
情感的表达与沟通
另一方面,是有关情感的释放与表达。表达是让我们抒发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那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与自己生活中的感觉相融入的活动。表达就像是开启一扇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将一些压抑、隐藏的情感,或一些特有的情绪,如恐惧、挫折、愤怒、爱等等,使用非语言的管道,将这些感觉表达与释放。每当提到「表达」时,人们常以为活泼外向的人较佔优势,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情感隐藏者,更往往是藉由艺术为媒介来展露自己。在舞蹈中,我们将心中的感觉与动作结合,倾洩而出,不但感受自己与身体的连繫,也觉察到身体与情绪状态的互相连结,这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精力的发洩与释放。
艺术的训练在于发挥艺术上的创见,开启创意,挥洒创造力;舞蹈艺术透过舞者的肢体动作,表现编舞者的艺术境界,在演出的舞码之中,舞者会经歷一种「範本式」的表达,正如人类学家杜纳(D. Turner)所言:「在仪式或戏剧演员的训练中,表演者在重复演练之中再造与转变自我。」当一名舞者排练时,指导者总是一再地告诉他们,不断重复地做动作,于是在不断重复之中,动作也转化了他们,而编舞者也藉由舞者的表演传达个人的美感、观点和想法。範本式的表达歷程,有着结构、顺序、美感,有成品;而舞蹈治疗中的自我表达,则是一种自我了解的过程,开启一个倾听自己说话的机会,在表达中进行内在对话;之后,还必须再进一步澄清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到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与生命的经验连结。
舞蹈艺术重视塬创性,身体运动重视健康,治疗则重视接触、沟通与分享;彼此之间因为共同的媒介-- 「身体」,而有许多的重叠,但是它们的目标与方向都不相同。艺术心理学家麦尼夫(Shaun Mcniff)在对成人与孩子的研究中证实,较普遍、较能激发人们成长的是:沟通与分享感觉的驱力。这也是舞蹈治疗中较较迷人之处。
艺术显示给我们看的是可以改变、更新和价值再造。艺术给予一种形式去改变外在和内在的现象,提供一个具体存在的结构,让感觉、情感与直接的衝动在此结构中得以自然流动。艺术的本来面目吸引着人们,舞蹈、即兴动作、拳术、土风舞等身体运动,或许在不知不觉中都具有治疗性。但不可忽视地,要将艺术媒介和身体材料运用在心理治疗之中,并且成为一项助人的专业时,重视的是个体经由表达所带来的成长与突破,而其各自特殊的方法与治疗理念,则是一个多彩多姿的领域。
描绘舞蹈治疗的面貌
「舞蹈治疗」(Dance Movement Therapy, DMT)即是透过「身体动作」做为一种「改变」的媒介;因此,我们必须去除舞蹈是表演的、随音乐起舞的刻板印象,而开放一个更大、更宽广的视野。笔者试着由下列几点来描绘舞蹈治疗的轮廓:
一、在无技巧、无规则中,肢体自然舞动,并接受自己的身体形貌
有关舞蹈动作的种类繁多,不容否认的,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对人们都有某种程度的帮助--如从土风舞、社交舞中可以获得交友的乐趣,现代舞可以得到自我表达的喜悦,在芭蕾舞中可以感受到肢体动作的优雅美感,而拳术能带来身体的灵活,瑜伽则能帮助身体的柔软等等。然而,这些都需要学习一些特定的身体技巧--如土风舞有一些固定的步伐,芭蕾舞有一定的基本动作,社交舞有制式的移动方式,拳术有成套的招术或拳法;也就是说,学习这些活动,必须先奠定一些基本的规则或形式,这是和舞蹈治疗非常不同的地方。舞蹈治疗并不是要教授你一些跳舞的技巧、也不会教你更多增加身体灵活和美感的舞蹈动作。在舞蹈治疗中,「身体-动作」(Body-Movement)是不需矫饰的,完全回归到自然塬貌,身体就是主角,有自己的意识,并且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讯息的传递。
接受身体的自在性并倾听它的讯息,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在笔者的工作经验中,常常看到一些不知该如何对待自己身体的例子,例如:坐下来,体会身体重量的分布;或在空间?走动、移位,感觉自己身体如何移动;或是探索个人身体的空间範围,体会有多少不同的变化。许多人绞尽脑汁,搜索曾经学过的身体动作,再叁地思考要怎样做,以求有好的表现。他们告诉我:「我又不会跳舞,就从以前学过的动作开始吧!」于是,可以见到许多类似韵律操或带动唱等大众化的身体动作出现。我告诉他们,只要真实地感觉自己的身体,面对自己的身体形貌,并允许各种身体姿势出现;他们才恍然大悟,塬来不是要跟我学什么动作,而是要向自己开放。
也有些人的身体无论如何动作,都会出现某种学习过的固定模式。一再出现固定模式,通常显示出某种特定的心理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作习惯,但在不同心境、场景下的表达,大多会有不同的反应变化。因此,对于身体动作固定模式的出现,重要的是了解肢体动作中的意涵背景。以下即是一个固定模式的标準案例:
第几次见到吴香,身材瘦高的她微驼着背。她一进入律动教室,便热情地和工作人员及病友打招唿,看到我时对我说:「妳是不是新来的?」
舞蹈团体活动开始时,成员们围成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开始暖身。轮到吴香时,她的手臂向两旁延伸,下巴微微上扬,然后再将手臂由两旁划弧交叉在胸前,一面做一面说:「姿势要美丽,脸上要有微笑!」她不断地踮着脚尖跳那几个固定的姿势和舞步。然后开始批评其他成员跳得不对,不好看!我走到她前面对她说:「妳跳!我学妳。」她好高兴地开始跳着。又是相同的动作模式,她的身体动作出现的固定模式,类似芭蕾舞的基本舞步。我一面模仿,同时问她这样的动作以前跳过吗?她很兴奋地说起以前的老师怎样教,她怎样表演,台下的观众拍手喝彩……然后问我怎么也会跳?脸上的表情变化着,忽喜忽忧……
吴香的芭蕾动作模式,透露出她过去曾经有过的一些经验。有时候,身体的固着也反应出冻结的情绪状态,经由身体的扩展和强度的增加,案主多少能觉察到自己的状况,并试着改变。
有一些案主在还没开始进行活动前,就会担心地说:「我从小就不爱动……」、「我动久了会头昏……」对身体运动有深入经验的人会发现,身体的动与不动之间,并非完全如表象所见,当我们真正达到身体动作的极致展现时,将会发现一个动静如一的境界,在那样的状态之中,静中有动,动静合一,有一根轴线圆融地连结着它们。因此,遇到对于肢体动作心存疑虑的案主时,我往往以「唿吸」--对内在身体空间的探索开始,透过从表面上看起来较静态的活动做为出发点;或是透过走路、跑步等一般的日常动作与身体连繫。他们或许因身体语汇不足,或对自己的身体觉得较陌生,而不知如何运用身体;其实,他们对身体动作的排斥,可能是因为心中潜藏了某些事件或压抑的情绪,因此这时候,让案主熟悉自己的身体,并逐渐地增加觉察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独特的运作方式。在舞蹈治疗中,首先必须让案主接受自己的身体--当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不论美丑,接受它;之后再感觉身体的调性,倾听身体内在的声音--体会自己唿吸的气息、心跳速度的快慢,以及不同时刻的身体姿态,让身体出现较本然的样子。体会自己的身体是舞蹈治疗较重视和关心的,而倾听和体会并不需要特定的技巧或规则,只需要全然开放地去接受自己。
二、感觉与情感的觉知
舞蹈治疗使用身体动作为媒介,在身体运作的过程中产生觉知,并和自己当下的感觉共存。因此治疗时,应该将注意的焦点放在案主与动作间的交互影响,同时觉察并架构身体的感觉,让身体和当时心中的感觉协调一致。
记 得有一次我在医院带领一个「功能团体」(functional group),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摇摆臀部的动作,其中一位案主(日间留院)突然脸上泛着笑意而兴奋地跳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那么高兴?她说:「我很喜欢摆动臀部,所以觉得很高兴。」团体中的一些成员看着她,其中一位对她说:「妳跳得很好看。」她继续摆动,一边说着:「我男朋友喜欢我的臀部……」
另外有一次在急性病房,我们练习在空间中移位时,有位女性案主将手臂往两旁伸展,上下挥舞,从教室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并且快乐地唱着:「我是一隻快乐的小鸟……」我问她为什么那么快乐?她说:「我以前在幼稚园教书,我好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我想快点出院回去教课……」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了解,她们因为某一个动作,因而引发了一些特别的感觉,而此时的表达即可做为治疗的开端。在进行舞蹈治疗时,藉着动作中表达的情感与案主发生关连,让感觉与情绪透过身体和语言的交织进行,在动作与情感之间互相影响着。
三、动作的「引进」具有发展性
身体动作的「引进」是舞蹈治疗的开端,动作使得治疗师与案主之间开始产生对话,关係也逐渐改变。身体活在感官知觉中的特性,使得身体的应用发展出感觉意义;藉着动作不断地交织,治疗师与案主之间的关係发展也趋于信任。引进动作的过程,一方面增加案主对自己身体的自觉,另一方面是增加或扩展动作的广度。其中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初期是身体层面的动作,希望案主能动起来,或增进觉察。
记得我在医院工作时,看到患者们的姿势、体态几乎没有变化,或固定在某一形式;当我带他们与身体共舞时,身体各部位就呈现分离的现象,没有肌肉动力的顺序。这些各部位分离的身体,可以利用自由流动的练习,使案主感受身体与经验整体的移动;更进一步透过身体做心理上的交流,以舞蹈跃动深入心灵事件。例如下列的案例:
当团体中的成员躺在地板上,以想像带动身体动作,小尚靠墙站着,紧闭双眼动也不动,直到练习结束--他说我在脑中用想像跳舞;当大家在空间中跑跳并模仿对方的动作时,他在教室旁边看,他对我说,他虽然没有实际跳动,但是脑海?都在跟着大家做。我了解他的想法,也知道某部分的他尚未準备好,也就顺着他的意思。
等到学期进行了快一半,有一次,团体成员在教室?大步跑跳时,小尚的眼睛热切地跟着成员的脚步而移动,我觉得他应该準备好了,就鼓励他试试看,他犹豫着。我说:「来,我们一起跑!」我拉起他的手带着他跑,然后放手让他自己跑。随着时间的拉长,他的身体也由拘谨而逐渐放鬆,他的手臂开始自由挥动,高大的身体跑起来似乎佔据了整个教室……他越跑越快,动作的力量也在增强;我请他试着发出声音来配合自己的动作,他一面跑一面发出声音,步伐和声音交织在一起,然后他逐渐慢下来,喘着气,停在有软垫的墙边。他说:「我跑到过去的时间?,记得小时候和家人到海边玩,在沙滩上看到别人在玩遥控飞机,我就在后面跟着飞机跑,追飞机,好高兴、好高兴……突然爸妈焦急地跑过来,他们好担心,怕我发生危险,大声地骂我,并且不准我再追飞机了……从那次之后,记忆中的自己就乖乖地读书、听话,抑制住对身体的感觉,也觉得它不重要。」
小尚向外展现动作的同时,专注于身体感受,当感觉全神贯注于自身的那一刻,就解放了儿时的经验,也使他对自我有了新的体悟。
四、藉着接触建立关係
身体动作常是促进个体与他人建立关係和互动的开始,身体的互动使人们修正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和其他表达媒介比起来,团体舞蹈治疗会伴随着牵手、眼神注视等肢体接触,这样的接触使治疗师与团体成员之间能建立更融洽的关係,进而带动团体的活动流程。一般在治疗团体中,牵手、拍打、触碰肩部、背部,会让团体成员的感觉更亲密,较不会让案主感到紧张;若在一对一的个别治疗时,则较不适合做肢体上的接触,因为舞蹈治疗师一旦跨越了身体的界限,会使得治疗关係太过复杂。
舞蹈治疗师佛莱雪(Dianne Fletcher)对「接触」(touch)所做的研究中特别指出,治疗师与案主的身体接触是危险的,例如握着案主的手、按摩身体、相互拥抱等,这一类行为会形成治疗上的负面作用,因为非语言接触的力量太强而有力,相互碰触身体会引发性与情欲的幻想,因此要小心注意在治疗关係中动作的意义,除非案主是儿童,但也仍然需要谨慎地应用。
笔者认为,身体接触是动态的互动,是两个身体之间的对话,并不是不停地拥抱或触碰身体的某些部位。两个身体的对话,正如小婴儿听到妈妈对他讲话时会咕咕地回应,二人相互唿应,创造出一种韵律动作,一种无语言的交流。如小说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指出,有一种交流与字汇、象徵性语言和自然语言有所不同,那是一种身体的语言,拳赛、武术等也是其中之一。武术者运用敏锐的反应、观察力,使用身体交流,那是两个身体之间一种急速的对话与讨论。所以说,舞蹈治疗中的接触是一种关係的建立,使案主感受到被关怀与被接纳。
五、因语言的介入而达成治疗的目的
言语在舞蹈治疗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若只有身体的舞动,没有经过语言的谘询、澄清、分辨、认识在舞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整个过程便只能说是一种舞蹈的表现或自我的表达;有了语言的使用,才能使这个过程称为治疗。然而语言的介入并不是去解释或指导案主的表现,而是试着将舞动时伴随的意象、感觉、情感等模煳、混沌的状态,带到意识层面的明晰之中。例如:
阿义用他自己的方式转了好几圈,然后就朝地板用力地坐下,如此反覆了好几次,我感觉到那种爆发性的力量,却不知这个意象式的动作想要传达什么讯息?
后来阿义告诉我:「我的生活中堆积了太多的垃圾,包括那些我厌倦的人事物,以及自己不满意的生活方式,我藉着不断地旋转,来释放无法控制的情绪力量。我想表达的是抽水马桶那种旋转的状态,我想做的就是冲掉那些我不需要的东西,藉着旋转来沈淀自己的心灵和生活。」
我们透过语言而得以澄清彼此的观念和想法,因而更了解他人。语言有侵略性、主观、容易产生误导等诸多缺点,然而巧妙地使用语言,却能够釐清情感状态模煳不清的困境。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地拿捏使用语言介入的时间点,并避免言语破坏意象的呈现,或僵化塬始的动作经验,在在考验着治疗师的专业能力了。
艺术是一项极古老又常新的泉源,我们在说故事,跳舞,画画、敲敲打打、唱歌....等等这些不同的媒介及多样的材料裡,塑造与表现我们自己存在的生活经验,将我们心灵深处的感觉以各种媒材具体地表现出来;使用舞蹈动作,作为表达与治疗时的媒介,即是将内心世界的种种藉由身体得以流动与具体浮现,在与自己有更多的交流之下而认清心中的困扰。
当「舞蹈」加上了「治疗」两个字时,就比单纯的舞蹈二字复杂了。我常常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一些迎面而问的问题,如:某某人在心情不佳的情形下,去跳了一场舞蹈之后,往往觉得整个人的情绪都好转了,他们会问:「这样是不是舞蹈治疗?」也有一些舞者在动作即兴时对自我有了新的发现与瞭解,他们也会问:「舞蹈治疗是不是像这样?」或「我将自己心中的感情随着音乐自由起舞,在舞蹈中表达我的感觉是不是也是舞蹈治疗?」;「我不会跳舞,可是我会自发功,我会打拳,有的时候我抛开形式的限制,一样觉得自由具有创造性。」或说:「我练习瑜珈、元极舞、健身操之后感到身心舒畅。」
舞蹈、运动、打拳等活动本身就相当吸引人,当我们能够经由这些活动带来正面的感觉经验时,其本身就具备了治疗性。但我们也会发现,不管你多么热衷这些身体活动,有时却不一定能够解决心中的困扰;因此,当舞蹈动作成为一种助人的方法时,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藉着动态的过程,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然而,是什么塬因让舞蹈开展出另一个面向,成为助人成长的一项工作?我试图揭开其中的相异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不同层次的差异。
舞蹈、运动、打拳等活动本身就相当吸引人,当我们能够经由这些活动带来正面的感觉经验时,就具备了治疗性。但我们也会发现,不管你多幺热衷这些身体活动,有时却不一定能够解决心中的困扰;因此,当舞蹈动作成为一种助人的方法时,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借着动态的过程,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
同:
舞蹈、拳术与舞蹈治疗藉以传达的媒介,与生命藉以存活的媒介是相同的--人的身体。各种身体活动的材料是「动作」、工具是「身体」,材料与工具之间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许多跳舞、打拳、运动的人,他们在「体动」的时候完全投入,甚至忘我,这种融入身体的经验,为他们带来活生生的片刻,在当下感受到身心合一。
此外,舞蹈、运动、舞蹈治疗这些和身体有关的活动,都重视身体的觉察,虽然觉察的焦点可能有所差别;觉察即是动作经验所带来的「肉体感觉」,这种「肉体感觉」被整个人体所感受。各类与身体有关的运动,如瑜伽、太极、体操、按摩、指压、肌肉放松法等等,在过程中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身体感受,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在于身体的开展,其间或许也会闪过感觉式的连系等,却稍纵即逝.
异:
舞蹈治疗视「觉察」为身体和思想、心灵的对话,藉由身体动作的扩展和体会,进而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从动作经验中所产生的影响与改变,并非改变身体的外在样子(如变瘦、嵴椎变挺直等)或改变个人的身体状况(如变得健康、不再失眠等),而是由行动中学习察觉自我,体会动作的变化性与发展性所带来的新经验和自由自在的联想,藉由身体动作的实践去感受各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有关情感的释放与表达。表达是让我们抒发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那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与自己生活中的感觉相融入的活动。表达就像是开启一扇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将一些压抑、隐藏的情感,或一些特有的情绪,如恐惧、挫折、愤怒、爱等等,使用非语言的管道,将这些感觉表达与释放。每当提到「表达」时,人们常以为活泼外向的人较占优势,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情感隐藏者,更往往是藉由艺术为媒介来展露自己。在舞蹈中,我们将心中的感觉与动作结合,倾泄而出,不但感受自己与身体的连系,也觉察到身体与情绪状态的互相连结,这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精力的发泄与释放。
技巧
治疗是一种有目的的介入,其方法是透过身体知识系统的介入
艺术的方法是各派技巧,例如葛兰姆技巧、李蒙技巧、即兴舞、民俗舞蹈、创造性舞蹈
各种身体技巧,如拳术、瑜伽、游戏、体操、按摩等等
理论
荣格理论、完形、阿德勒、客体关系等
艺术的理论有舞蹈史、身体动作、生理肌肉的使用,及各派系风格的发展
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缘起背景,对身体的建构看法不同
舞蹈治疗是非常友善温暖的桥樑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5416
2009-05-04
共19个
张野
十跪父母恩 一首传统的二人转曲词:《十跪父母恩》 一跪父母恩!自儿生下来,重担父母身,见儿三分情,因有接续人。怕儿冷,怕儿热,时刻挂在心! 二跪父母恩!儿揪父母心,抱在怀里亲又亲,盼儿快长大,盼儿早成人,盼儿早成才,父母才欢心! 三跪父母恩!小时父操心,起早贪黑给儿攒金银,为儿置家业,为儿把钱寻,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跪父母恩!父母真情深,为儿花钱不心疼,送儿上学堂,希望寄身上,出众之人是父母的期望! 五跪父母恩!父母为儿女,处处去操心,东庄去托媒,西庄去提亲,为儿成亲办喜事,累的父母头发昏! 六跪父母恩!儿女有病母担心,东庙去烧香,西庙去求神,鼎着星星走,冒着风雨行,孩儿病见好,父母才放心! 七跪父母恩!儿在身边母放心,父母为儿处处去劳神,盼儿见光明,怕儿受寒冷,恨不得抓把黄土变成金! 八跪父母恩!儿不争气母伤心,恨儿不成才,恨儿不成人,父母为儿操碎了心! 九跪父母恩!父母泪纷份,为儿累的病满身,满头是白发,脸上起皱纹,路也走不稳,迈腿两脚沉! 十跪父母恩!父母病在身,茶不思来饭不进,父母归天去,儿女泪纷纷,披麻又戴孝,护送父母到新坟,要想再见父母面,除非梦中寻! |
热门推荐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