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2
自由安排
行知教育
苏州市长江路御花园广场详细地图
课程介绍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较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向,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较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简单地说: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感觉统合发展的障碍有四个方面:触摸感知障碍;运动、平衡觉障碍;视、听、语言障碍;发展条件受限的失用症。
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在幼年期也许不会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学龄期,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和对学生生活规律的需求增加,失调的症状开始表现出来。儿童感觉统和失调有许多外显的行为,例如,当儿童长期出现多动、注意力差、笨手笨脚、胆小害羞不自信、适应力差、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或做作业磨磨蹭蹭、孤僻、粘人、爱哭闹、偏食、挑食、怕人触摸、攻击性强等问题时,可以考虑是否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这些年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一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发现儿童的失调问题,在学龄前期即进行治疗矫正,是能够取得一些效果的。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3095
2014-10-21
共62个
邵小姐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