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到随学/常年招生
自由安排
华夏儒商国学院昆明服务中心
科目考试详细地图
18988459211
课程介绍
《资治通鉴》精讲
《资治通鉴》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详细记载了上迄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书名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可见它成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过往史事汲取经验教训,为治理天下提供借鉴。因此,《资治通鉴》是一部阐述如何“治天下”的大书,书中有大智慧、大谋略。毛泽东主席曾先后十七次批注《资治通鉴》,对其评价甚高。对于当今的为官者和经商者来说,研读《资治通鉴》,吸纳古人的谋略与智慧,将给他的事业带来无穷裨益。
招生对象:全国各地学员及爱好国学的有识之士
课程简介:本课程采用按时间顺序分段精讲的授课方式,让大家感受中国千年文化的浓郁气息,吸收古代文明的有益成果,融通古今智慧,应用于管理实践,实现人生智慧得之再升华,铸就自身内涵的新高度。
特色教学:不同学科班级学员互动交流;热点问题现场讨论;主题辩论、学员联谊等丰富活动。
精品项目:每年举办多届“中国华夏儒商国学论坛”,数千名企业家将与您共享儒商智慧,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搭建全球企业家学习及交流的舞台。
授课老师:张国刚 唐史学会会长
学习费用:59800元
开课时间:2014年9月6日-7日
学习地点:深圳
联系方式:罗老师 18988459211
第
一
讲
| 战国风云:政治家的悲喜剧 |
战国是一个风云激荡、波诡云谲的时代。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纵横家、思想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或谋定于密室,或高论于朝堂,或攻战于旷野,或讲学于学宫,纷纷施展智慧,以实现平生抱负。这是一个极为精彩的时代,也是一个极为残酷的时代;这是一个涌现无数辉煌成就的时代,也是一个留下众多惨痛教训的时代。 | |
第
二
讲
| 楚汉之争:开国立基之路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亡秦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在战争中,先后发生了彭城之战、京索之战、灭赵之战、垓下之战等著名战例。汉军在战争中虽然屡战屡败,但却因为战略正确、后方稳固、善于用人、谋划得力等诸多因素,势力反而越来越强大,较终击败楚军,实现天下统一,奠定了汉朝数百年的基业。 | |
第
三
讲
| 西汉兴衰:发展的烦恼 |
西汉承秦之敝,开国之后实行休养生息以恢复民力,到文帝、景帝时出现国家富足、民众安乐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武帝依赖国家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出兵匈奴、远征大宛、平定南越、朝鲜,虽然战果辉煌,但是穷兵黩武导致财用耗竭、国家疲敝,几乎重蹈秦亡之祸。昭帝、宣帝时一改武帝对外扩张的国策,与民休息,取得中兴的局面。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百姓困窘,农民起义不断,在风雨飘摇中走向末路。 | |
第
四
讲
| 东汉政治:关键的抉择 |
东汉前期,吏治清明、百姓安乐,先后出现“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自汉安帝至汉末近百年间,由于即位皇帝年幼,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致使东汉朝政糜烂不堪,腐朽败坏。后董卓引兵进洛阳,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东汉朝廷实际上也灭亡了。 | |
第
五
讲
| 三国鼎立:英雄的困境 |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主如曹操、刘备、孙权;治国如诸葛亮、荀彧、张昭;良将如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夏侯惇、周瑜、陆逊;谋臣如郭嘉、庞统、司马懿……他们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天下的统一而不懈追求,留下了一个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 |
第
六
讲
| 魏晋禅代:风流的代价 |
禅让制是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王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王自愿而为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实质上却多是傀儡君王被掌握实权的大臣所胁迫不得不选择禅让。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通过禅让实现的。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后,继任丞相、魏王之位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逊位,以魏代汉。四十余年后同样的故事讽刺性的发生在他的子孙身上。公元266年司马炎依葫芦画瓢,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建立晋朝。 | |
第
七
讲
| 南北统一:好汉的标准 |
东汉灭亡之后,中国先后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阶段,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状态。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为全国的统一打下基础。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八年之后,隋军攻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长期对峙分裂的状态,终于再次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 |
第
八
讲
| 走向盛唐:不同的成功 |
唐朝是一个让中国人无数次追忆的盛世时代。唐朝建立之后,经过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近百年的积累,终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通过革除弊政、选任贤能、发展经济、倡导文教等措施,使天下大治,四夷宾服,史称“开元盛世”,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鼎峰。 | |
第
九
讲
| 风流明皇:盛衰的原因 |
唐玄宗李隆基既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也是唐代衰败的始作俑者。统治后期,唐玄宗自认为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遂逐步丧失进取精神,生活奢靡,耽于享乐。后宠爱杨贵妃,怠于朝政;又重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致使朝廷言路蔽塞,纲纪紊乱。对边将安禄山等又过度宠信,不加节制。公元755年,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此后,唐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灭亡。 | |
第
十
讲
| 晚唐五代:失望与希望 |
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暂定稳定了局面,但是却出现了外地将领拥兵自重,不受中央控制的割据局面。晚唐时期,朝廷中枢日趋衰弱,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宗,唐代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该时期战乱多发,政权更迭频繁,在极度的黑暗中终于出现了统一的曙光。 |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学校人气度:2334
2014-09-07
共10个
罗明
相关课程
加载更多
热门推荐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