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卓博公务员考试培训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的三大错误认识

发布用户:sdgongkao +收藏

发布时间:2010-02-08 14:30:00 已有250人浏览

【航博公考】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的三大错误认识

申论,可谓是整个公务员考试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科目,对考生来说也是最难的一门,但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认识不足以至丢分很重,航博公考名师给大家列出申论最常见的三大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一,很多考生认为申论考试大纲变化不大。其实大纲每年都在变,而且变化很大,比如今年申论考试大纲中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和市(地)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就进行专门的区分。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对市(地)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前者对考生能力要求不变,后者则由综合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改为贯彻执行能力。这种变化与行政执法类工作性质有关,这类工作偏重于实际操作,对执行工作能力较前者有相对较大的侧重性,这要求考生在解答对策题和作文类中的原因分析中更加侧重于怎么贯彻执行的具体执行能力方面。但是,对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实则暗含能够准确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即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两类具有较大的共通性,只是前者侧重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后者侧重贯彻执行能力考查。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切忌混淆侧重点。

错误认识二,很多考生认为申论就是多写一些套话,套进去即可。这是众多考生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社会热点往往取材于现实中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是某个领域各方面不协调的表现,本质是一种矛盾。而国家范围内宏观的这种矛盾的激化往往会影响到各个方面,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未来的公务员能够从宏观着眼,通过自己对问题表现形式的分析,揭示问题的实质,然后针对该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社会热点来源于现实社会各个领域突出的问题,同时它又有相应的理论背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因为在我国现实世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暴露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世情急剧变化的今天,我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方针、策略来指引我国向前科学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套体系完备、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我国现实各个领域的问题都需要它进行指导。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正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现实为依据进行选材。所以从这点说,申论选材不会超出科学发展观范围,而且科学发展观里面所阐释的策略往往是考查的对象。科学发展观作为高度浓缩性的政策方针,它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各个方面发展的科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切合我国现实条件的科学决策。考生在备考中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要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要明白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产生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问题,作为准公务员你会怎么做。比如说科学发展观里面讲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考生,要真正明白国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方针,怎么转变,为什么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把这些方针政策真正内化于心,不是靠套路就能把申论考试做好的。出题组也就是通过这些已经定论了的问题,考查考生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宏观把握问题并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查考生综合思维水平能力,看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考生在备考中不能仅仅靠考前突击培训班总结的热点问题,背诵几个对策,而是要仔细分析这些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回归科学发展观找出理论指导,真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备考效率。

错误认识三,很多同学说申论就是考写作文,主要靠语言功底,没什么方法可循。其实不然,申论考试是对考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综合思维能力水平的在短时间内没法提高这是必然,但是申论考试也是一门应试考试,应试考试就有应试的技巧,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做题方法,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综合分析题,我们可以采用逻辑分析、原因分析、辩证分析等方法来做,这样不会出现很多考生说的“不知如何下笔”的问题了。申论考试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航博公考】公考行测常识不是“鸡肋”而是“牛排

下一篇:【航博公考】申论是怎样“炼”成的63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