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商学院南通教育基地
基本资料
南通市外环东路999号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专家楼详细地图
8356****
学校介绍
【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重点支持开展“国家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09年河海大学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之后成为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门学校的本科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设16个专业学院,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点,2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48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5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23名;博士生导师239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海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已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
河海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70周年校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5年80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2005年90周年校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并作重要讲话,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
【河海大学商学院简介】
河海大学商学教育可追溯至1915年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创立时期,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 时期设立商业专修科,1979年“华东水利学院”时期恢复商学教育,1983年成立管理工程系,是我国最早设立商学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
河海大学商学院以“求天下学问,做工商精英”为办学宗旨,坚持“教育、科研、咨询、培训”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一所融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主干一级学科为一体,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硕士(含MBA、工程硕士)、学士等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商学院。
截至2008年9月,学院现有专任教职工156人。专职教师101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5人,拥有外校学历(学位)的教师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以上,另聘有双聘院士1名、特聘教授1名、兼职教授22名。学院各类在校学生406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15名、硕士研究生556名、专业学位硕士生(工商管理硕士527人、工程硕士317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54人)898名,本科生2292名。
学院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层次,设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情报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3个大类本科专业共16个专业方向。
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河海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列全国第14位(2003年)、应用经济学列全国第19位(2004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列全国第16位(2006年)。
河海大学商学院目前已启动AACSB商学院认证,河海MBA已启动AMBA认证。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通教育基地简介】
2007年,河海大学商学院在常州、淮安、南通、无锡等地设立了教育基地,教育基地致力于为开放式商学院服务,主要向社会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多层次学历教育,提供MBA,工程硕士,高校教师等在职学习教育,提供留学服务,企业培训及管理咨询等服务,向社会提供部份开放式课堂,部份讲座,论坛等,以期与当前经济同步,为社会、企业及个人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通教育基地是河海大学的派驻基地,隶属于河海大学商学院。作为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海大学商学院在南通地区集中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学术交流、营造研究生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以及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基地。
显示全部
热门推荐
所有课程
展开
新闻资讯
加载更多
该用户暂未上传相关内容
教学师资
加载更多
该用户暂未上传相关内容
学校环境
加载更多
该用户暂未上传相关内容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