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益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益西心理专家,为你解读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南都讯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35岁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员梁娅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态达50分钟。监控录像显示,在梁娅倒下后有发出求救的动作。三分钟后,有市民发现并告知地铁工作人员。随后地铁工作人员赶到,民警也在25分钟后赶到。11点18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娅已经死亡。梁娅,年仅35岁,生前供职某外企。
梁娅的家属说,警方的监控视频比地铁站的监控视频拍得更清楚。视频显示,梁娅倒下后抬头挣扎了两次,双手晃动,双腿向下挪动了两级台阶。看完监控录像后,梁娅80岁的老父亲梁庆余号啕大哭,捶着桌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救我小孩,梁娅死得好惨啊!”家属根据视频内容认为,梁娅倒下后并未晕死,还是有知觉的。
面对死者亲属的质问,谁又能真正的做到良心坦荡呢?试想如果在某时某刻,你遇到类似问题,是否也会同样的冷漠呢?值得深思……
一:“做好人难”的心理学渊源
进来针对不敢扶老人的新闻在网上已经斯通见惯,我们也很难忘记那一个个冤大头,做好事却被人反咬一口,我们可以给自己给社会找理由,正是有那么多负面信息,才导致目前道德大滑坡——冤有头债有主,我们无从考证谁对谁错,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问题出现,发现问题,如何解决呢?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改变“国人冷漠,人人自危”的恶性循环,开始走在道德的上坡路呢?
1.社会真的冷漠么?
这世上究竟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不同的人因其际遇不同,可能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但要相信一点,虽然这世上有很多很多坏人甚至恶魔,但人类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人类具有行善和向善的人性,人性抵抗罪与恶,人性也是保护自身的力量。
经济学上有“经济人理性”,同样也有经济学家论证,当一个人向善时,他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比如现实的回报、荣誉、快乐、阳光的心态及健康的身体等。
2.你有能力做好事吗?
更多时候,则是做好事的能力层面。围观者之所以没有帮老人转身,应该说不是没有这个意愿,而是缺少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担心自己的鲁莽动作导致意外。然而这显然跟冷漠无关。
3.为什么一个人做好事容易,一群人却视而不见?
社会惰性,亦称社会惯性。俄国的毕治杜立夫认为:自然界有惰性物质,人类社会也有惰性现象。社会惰性的表现是:社会成员的消极落后、不愿轻易改变其生活习惯或工作习惯等等。其突出表现特征是:知足、保守、安于现状、对新事物无兴趣、闭关自守、停滞不前等。
4.特定环境下的自保心理
在该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梁女士在地铁口昏倒,地铁站作为公共场所,多数人都是有目的、有急事的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每个人的注意力其实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仔细观察,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玩手机冷漠的面孔,然而这也是受到特定时间、地域、环境的影响,一个人不会在任何时间段都冷漠,都没有人情味。
人心都是肉长的,善善相加必然为善,我们依然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去理解、面对这个社会,如何唤醒心中正能量,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正向的美好人生,上海益西个人心理资本系列公开课——《唤醒心中巨人&生命潜能的复苏》,与您共同见证美好奇迹的产生。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