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技术学校

人民日报:避免儿科停摆须制度激励

发布用户:LALALA5 +收藏

发布时间:2015-12-22 15:08:12 已有89人浏览

 制度激励须赶紧跟上,不然因人手不足造成儿科停诊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由于急诊儿科医生离职,人手不足,被迫暂停儿科急诊服务。

    这是儿科医生紧缺现状的一个极端表现。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多万。

    为什么缺?三个字:累、烦、穷。

    工作累。儿童身体机能正在发育,病情瞬息万变,医生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同样病症,相较成人,儿童诊疗难度更大,如果做手术,精细度要求更高,医生的时间、精力、专注度自然水涨船高。

    头绪烦。患儿自己不能准确将病痛表达出来,要通过监护人转告;开药后家长又左询右问,诊疗稍有差池,就可能招致医疗纠纷。

    收入少。在现行医疗收费体系下,儿科诊疗费与成人定价并无差异,只考虑了物的消耗并没有考虑人力成本,在绩效工资上没有相应的体现。

    儿科医生既是苦差事,自然招人难,留人也难。但是再难,也得从速解决,赶紧动起来,不然广州这种儿科停诊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这个动,主要是制度激励要动,具体来说有“三动”.

    招考制度动起来,可适当放低考试录入门槛。今年7月卫计委发布通知,对儿科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薪酬制度动起来,医疗收费体系要更多注意儿科在人员成本与处置费用上的特殊性,可以考虑提高服务性收费,降低药品加成;要建立与儿科医生工作量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与支持。

    晋升制度动起来,儿科医生的职称评定,要放宽在论文、科研、教学上的要求,更多视临床能力与表现而擢拔。

    其他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儿科医院建设,让多点执业的医生收入得到补偿,等等,都可以尝试。只有迅速行动、多方探索,儿科医生的紧缺短板,才有望逐步补齐。

 

上一篇:急诊、儿科医生加试降分的试水——损人不利己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