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博会已接近胜利闭幕。据世博局官网统计,截止目前,累计接待中外游客已超过6120万人。仅上半年,上海市实现旅游收入1329.6亿元,同比增长23.4%。可以说,上海世博会的规模、影响和引发的多种效应均。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建设成为会展旅游城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助力上海会展旅游业跨越式升级。
一、世博会的举办强力提升了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实际经济效益。作为会展旅游的盛事,她为上海带来巨大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交通、购物消费等产业发展,为构建上海大旅游产业链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世界别综合展览活动的世博会,这是151年以来第几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举办,为上海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集中展示的良机,对上海会展旅游品牌建设产生非凡的意义。世博会期间共24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数百万的国际游客来沪参展参观,使上海的国际化程度空前提高。而会展旅游的乘数效应覆盖和推动场馆、饭店、旅游、重要商业、金融、交通等业的发展,利润高达20%至25%,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据预测,世博会对上海GDP的贡献值将达5%,对整个长三角投资的拉动将达40%至50%。第三产业在上海的GDP比重将上升到60%。据统计,1至8月份,上海市入境游客人数累计达536.03万人次,同比增长33.9%。其中,来沪过夜入境游客数累计达467.11万人次,同比增长39.5%。尤其是世博会开幕以来,5-7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达221.96万人次,同比增长47.8%,其中入境过夜游客202.54万人,同比增长53.9%,外国人达161.75万人,同比增长48.9%。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抽样调查,有56.1%的来沪过夜入境游客到世博园参观1.41次。其中,港澳台、日本、韩国等地入境游客入园人次数占到44.5%;美、英、德、法等国游客占19.2%,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游客占36.3%。国内游人数也同比增长一倍,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近60%。5月1日至9月底,上海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80%,比去年同期增30个百分点;其他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82%,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5至9月份,上海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709元/间天,同比上升30.3%;其他饭店为419元/间天,同比增长27%。上海市新外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新天地、城隍庙等旅游景区点的境内外游客人头攒动,涨幅均在50%以上。6、7月份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三家景点涨幅均超过。世博游客在观博之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的旅游业、商业等都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世博会“溢出效应”明显。7月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5.98亿元,同比增长18.1%,仅5-6两个月的零售总额达1014.04亿元,占上半年的34.7%,同比增长19%。上海联手长三角推出的55条“世博之旅”和96个“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深受世博游客欢迎,对苏州、杭州、南京、黄山、普陀山等地的相关产业均起到强劲带动作用。
二、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会展旅游业大展拳脚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上海的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得到令人惊喜的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设施不断健全,城市交通的立体集散能力迅速提高,大型会场展馆的重点建设为今后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铺平道路。
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上海市政府瞄准发达国家的生态质量水平,“以人为本”、花大力气对整个城市进行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更加清洁、舒适、和谐、优美。上海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世博会开幕前,上海共改建新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尤其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码头、机场等处均设立了服务中心,依托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宣传,为游客提供公益性援助和旅游法律法规咨询,并受理投诉。从5月1日至9月底,上海4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60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50余万份。
在旅游接待能力方面,截止09年底,上海共有星级宾馆29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8家,星级饭店客房61259间。世博会开幕前,上海市旅馆总数6679家,房间数33.4万间(套),床位数共约55.7万张,且距上海90分钟车程的江浙两省周边城市中约有15万张床位接待能力。
世博会的举办也进一步奠定了上海在区域交通的枢纽地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上海国际客运中心、三环十射交通网络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促使上海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枢纽和停车形成一体、互相融合,可实现跨区域、大范围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为未来的会展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际展览局对于可以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城市提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场馆。上海当前的场馆建设初具规模,世博会部分展览建筑的改造利用也同上海会展设施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发展紧密结合。至09年底,上海展览会超过5万平方米的项目已达40个。“十五”期末,上海拥有主要场馆9个,总展出面积近2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新国际博览中心又扩建了4.6万平方米,新建汽车会展中心3万平方米。世博会后,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的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主题馆和世博轴这“四馆一轴”将被保留。世博会议中心和文化中心,分别是可供5000人会议和15000人的大型会议场所。整个世博园区可以提供将近两百个展览空间,将大大改善上海市的会展场馆设施。一个省部共建的面积达50万平米展览中心也将在上海虹桥枢纽商务功能区开工建设,成为我国较大、功能进的展览设施。
三、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会展旅游业的“软实力”大幅抬升。全市服务行业的工作水准更趋于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借世博会举办之机,上海的业界同仁与国外同行加强交流学习,找寻差距、迎头赶上。世博会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促使上海会展旅游经济深化与发展。
在申办、筹备、举办世博会的进程中,包括旅游行业在内的整个上海服务行业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严格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力求以较好的服务水准笑迎全球游客。上海市旅游管理部门先后在全行业开展了“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建诚信”和“2010上海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在全市旅游饭店开展“服务创佳绩,明星耀世博”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在旅行社开展旅游服务产品推广和旅行社评级活动,在全市A级景区(点)、“农家乐”接待户、特色景区开展“创世博优美旅游环境评比活动”,精心打造“世博导游队伍”等,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掀起服务世博、争创一流的岗位练兵热潮,使公众满意度节节提升。如较近开展的世博会第二次窗口服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外国游客对“购物服务”的满意度比第几次调查上升了9.53分、对“宾馆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满意度又上升了3.3分。
世博会展示了当前全球会展旅游行业的较新理念及在设计创意、科技环保、主题演绎、组织管理、营销传播策略等各方面的较高水平,国内企业正是借助这一平台近距离学习借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展览品牌,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使本土会展旅游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了满足世博会的人才需求,在长三角地区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的基础上,上海通过与海外大学合作,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培养力度,成为全国较大的会展教育中心。全市已有十多所高校和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上海行业协会、各大高校及展览公司还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世博会的举办推动上海培养建立了一支懂会展、懂旅游、懂市场、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上海会展旅游业今后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上海会展与旅游的产业融合互补,并推动这一产业快速繁衍扩张,集群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这种紧密融合的发展态势不仅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还加速了整个长三角会展旅游业界的合作互动,实现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共荣共赢。
上海的会展旅游业经历了一个市场快速发展、产业体系运作逐步规范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沪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会展旅游行业也开始高速发展。这一年上海率先成立了全国第几家会展行业协会,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提供配套服务。05年之后,上海会展行业每年的增速达到20%以上。国内第几个专门针对会展行业进行规范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也于当年5月1日起实施。09年上海共举办展览会项目526个,比05年增长31.5%,总展出面积723万平方米,比05年增长了81.7%。至09年底,上海涉及会展的企业约2800余家,其中主营项目是会展的约700余家,目前已加入市会展行业协会成为会员的约520家。从02年开始,上海的会议市场也进入快速增长期,尤其是在06年上海旅游管理部门尝试通过任命“会议大使”,借助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推动国际会议的招徕之后,在沪举办的国际会议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一个飞跃。至09年底,上海已有52位“会议大使”,全年共举办国际会议771个(几倍于02年的280个、远超于06年的417个),其中千人以上的大型会议12个。国际会议数量同比增长13.7%,国际会议协会会议同比上升25.8%,世界排名第28位。
与之形成鲜明产业联动效应的就是上海市吸引境外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的同时期、同节奏的高速飞跃:从02年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272.53万人次,外汇收入23亿美元,至05年的444.54万人次、36.08亿美元,到09年的533.4万人次,47.96亿美元。可以得出结论: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上海会展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形成现代都市会展旅游业,并沿着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会展产业收益的扩散,“行波效应”(RippleEffect)显著,推动上海由国内会展旅游大市向会展旅游强市迈进。
世博会的举办还大大加速了上海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繁衍扩张,为会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集群化的契机、空间条件、市场条件、人才、资金、技术及管理知识条件。近十年来,上海的会展旅游产业已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会展的数量、面积飞速增长,质量大幅提高,场馆建设大型化、智能化。世博申办成功,促使一些国际会展项目纷纷移植到上海,大量会展企业及旅游等相关企业(或组织)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经营主体壮大,结构多元化,形成产业集群。当下的会展旅游企业可充分利用世界性业务网络,与世界著名会展集团和跨国公司合作,参与国际会展产业价值链分工;也可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会展产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与长三角会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上海举办的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成为我国会展业的强大引擎和集聚地。世博会带来的辐射效应,既方便上海会展旅游产业享受集群规模增加而放大的外部效应,又带动了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构筑起长三角会展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大平台。
五、世博会的举办引起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上海会展旅游业的高度关注。在上海研究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面临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充分认识世博后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培育扶持,将上海建设成国际会展旅游都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世博会的举办推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上海会展旅游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强调要“以大型国际展会…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要抓住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机遇,扩大旅游消费”。今年7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又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狠抓落实。上海市发改委也将旅游产业新增为“十二五”上海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上海旅游业“十二五”规划》被列为市级专项规划,将由上海市政府审核发布。
旅游业尤其是会展旅游业发展已列入我国和上海市政府“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考虑。社会各界人士也为此积极建言献策。民建上海市委在其《关注‘世博后’,振兴旅游业》的提案中建议“要优化会展质量,扩大规模,提高专业化程度,以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吸引更多国际商务游客,形成上海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院长、市政协委员魏建在他的《关于完善上海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国务院41号文“对上海以会展促旅游,形成会展与旅游联动的格局,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他还就转变政府职能、加速培养高素质会展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立长三角会展旅游网络的区域联合开发机制、实现会展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等提出一系列的具体建议。
当前,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引起诸多战略思考。“转型”是上海“十二五”发展的关键词,这个“转型”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的全面转变,较核心的是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十二五”时期,上海不仅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且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促进产业融合。基于以上时代特征,围绕上海“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尤其是围绕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重点也随之聚焦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体现上海旅游特色的会议旅游、会展旅游上。充分利用世博会的世界性影响和珍贵的场馆资源,我们有条件、有优势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体现现代服务业“扩规模、拓领域、调结构”优点的会展旅游业,并乘势而上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但客观分析,虽然世博会的长远积极影响不可辨驳,世博后的短期内,却必将面临来沪旅游人数锐减,宾馆、景点等相关服务业必须迎接调整和挑战的局面。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周边强劲的竞争对手:新加坡被国际协会(UIA)连续17年推选为亚洲第几会议和展览中心,被(IAEM)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香港的会展业发展也较成熟、先进,广州为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有背对香港的优势地理位置,与上海北京竞成争为中国第几的会展城市有很大的竞争力,日本和韩国也对上海会展业产生威胁。
审视当下,上海会展旅游业必须以国际会展都市为目标,尽快缩短差距、迎头赶上。上海市旅游管理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今年4月组建成立了由旅行社、会展公司、酒店、航空公司以及会议展览场地组成的上海会展旅游工作组,还由相关负责人担任了市会展行业协会顾问,联手推进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继续推进任命“上海会议大使”工作,现已确定2011-2013年期间已有数个由上海会议大使申办的国际会议将在沪举办。全面改版的上海旅游会展网站,目前中英日韩四个语种网站月点击量超过800万次,成为推广宣传上海城市形象和会展旅游资源的重要平台。接下来,上海市旅游管理部门还将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其支持、承办的一些在沪品牌会议,如已在沪成功举办8届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CITM)、已连续举办6届的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WTF)、已连续举办5届的中国商务旅行论坛(CBTF)、2010年在沪举办第二届的亚洲邮轮大会(Seatrade)、已在沪举办三届的中国(上海)国际奖励旅游及大会博览会(IT&CMChina)。
2010年世博会使上海发展会展旅游的综合优势鲜明凸现,而在向会展旅游都市迈进的过程中,上海还需在以下方面不断改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可参考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在上海旅游管理部门下设会展管理机构,提高会展与旅游的联动。同时,全力促进、培育会展旅游业的行业组织,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参谋、咨询和自律作用,构建会展资质评估指标体系和认证制度。形成政府、协会、企业相互配合,政府主管实施规划和统筹指导,协会实行自律管理和发挥行业服务功能,企业合法自主经营会展业务的新型会展业管理体制,加快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
其次要加大对会展旅游业的政策扶植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组织机构落户上海。降低相关税收,完善会展旅游业的金融服务,加大货币兑换等开放程度。通过财政补贴和组织参与国际专业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本市会展旅游管理公司,使他们能被国际协会或者跨国企业所接受认可。加强会议、会展场馆和配套旅游、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各场馆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强会展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
第三,充分借鉴香港与华南地区的合作关系,携手长三角地区开展宣传营销,联合拓展海内外会展旅游市场,构筑上海与长三角、会展经济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共赢模式。使上海带动坐拥10万平方公里,辽阔幅员、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长三角地区,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会展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报读热线:0755- 27707310 61281402 报名享受优惠折扣价!
在线QQ: 1476821119 1838580772
若遇电话忙时请点击在线报名、报名后15分钟内安排老师与你联系。
若遇晚上请点击在线报名次日安排老师尽快回复你 带*号为必填项!
温馨贴士:为不影响你的学业,来校时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课程咨询老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