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益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医生遇袭死亡面目全非 嫌疑人系高中生——医患关系VS学校教育

发布用户:yixieap +收藏

发布时间:2014-04-23 10:44:00 已有201人浏览

-->

上海益西心理专家,为你解读悲剧背后的故事

 

    央广网齐齐哈尔2月18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迟嵩 黑龙江台记者宋先智)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7日),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发生了一起医生遇袭案件。上午十点多,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室,一名男子手持约50厘米长的铁管,连续击打正在坐诊的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的头部。一位医生向我们描述了事发时的细节。

  医生:不知道从哪拿来的铁棍,直接奔着要害部位打了一下。之后,气管好像断了整个面部受到损伤,全都是粉碎性骨折,面目全非的,都看不出来人了。

  铁棍把受害人的要害部位打的面目全非,警方接报后赶到现场,将准备逃走的嫌疑人当场控制。初步调查显示,这名男子姓齐,在1995年11月出生,现在还没有满19岁,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在春节前到北钢医院治疗自己的鼻部疾病,对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的治疗结果不满意,因此产生报复心理。45岁的孙东涛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警方还在对这起案件做进一步的侦查。 

    一个19岁的高中生,到了医院,怎就变成毫无人性的杀人犯?是什么将原本不知世事在校学生逼急到拔刀跳墙的境地?一起看似普通的医疗事故,居然演变成了一起恶性血案,学校和医院谁应该反思?

一:当代青年人心理承受力低-成年却不成熟

    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年轻人的行为:

1.他是比较典型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虽然他现在已经满18岁了,但是他心理还是不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极差,

2.遇到与自我意愿、利益相左的事情以后,不懂得用沟通交流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出人意料的选择用最简单粗暴的恶性杀人事件来平息心中怒火,由此可见,该犯罪嫌疑人有强烈的暴力倾向,内心矛盾瞬间达到顶端,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产生急性应激心理,并采取了不恰当的应激性行为,导致血案产生。

3.大宗媒体的影响。回顾该事件,可谓是很多电视电影的现场版,美国大片中很多人物都是用此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修复“公道”。

4.除去个人因素,家庭、学校、环境也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人格的温床,值得注意。

 

二:教育之失-应试体制下少了一门成长课

   应试教育教的是什么?智力还是能力?什么才是真正的智力?

    心理学中对智力的定义:一般性的心理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联想到最近的室友投毒案等大学生杀人事件,一些大学生不仅越来越暴力,脾气也很暴躁,动辄就会为了小事而动手伤人。学校平时除了教他们文化知识,没有帮助他们塑造解决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书育人,可不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简单,品德教育更为重要。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可绝不想看到他们出来就变成流氓或罪犯。社会需要的也是有良好品行的合格人才,而不是一颗颗随时会爆炸伤人的“不定时炸弹”。学校的眼里不能只有升学率、收费与排名,也该多在育人育德上下工夫。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快推进素质人文教育,改变学校重分数轻德育的现状。法律课、社会常识课应成为必修课纳入教材,让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知道怎么处理,而不是在手足无措的情况下铸成大错。

 

三:“医患关系”信任缺失-无心之过的催化升级

社会层面:

医院本该是天使救死扶伤的圣地,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社会两极分化日渐明显,加之中国人口基数的众多,虽然政府近年来发行了不少医疗改革的措施,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看病扎堆的现象依然严重。

另外部分大众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过激报道 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和事故的报道有其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刻意炒作,并且明显地倾向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患者层面:

患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个自然人,但并非单个的自然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很多重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承巨额医疗费、心理承受能力低,在短时间内心理应激系统受到考验,其本身就是个“定时炸弹”,稍有不慎,随时可能爆发。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年增高,使之成为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的社会原因。

 

医生层面:

据有关调查,医患关系紧张,以至引发医疗纠纷,40%以上原因与医务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有关。大多数医生面对病人,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容易引发患者报复性心理的冲动行为。

 

四: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冲突,重构和谐-上海益西SAP/HAP项目

 

上海益西SAP学校师生心理援助为何与众不同?

 

我们结合日本、美国的学校师生心理援助系统,以提升:

            A-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指数

            B-师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C-学生学业成就发展指数

从四个维度(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做系统工程,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以预防师生身心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风险为目标,制定出与师生成长相关的校园危机事件及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应对措施,同时建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具体如下: 

 

(一)学生类:

1.   学生心理检测和建档

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快乐学习”团体辅导                                                                                                                                                                

4.“人际交往与情商沟通”  

 

(二)教师类

1.  针对“问题孩子”的行为矫治训练

2.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

3. 实用心理辅导技术(学校心理辅导员培养、督导)   

 

(三)家长类

1.家庭系统动力之夫妻关系模式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2.家庭系统动力之父母关系模式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3.问题孩子的行为矫治

4.学习儿童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5.应对孩子的性探索

 

(四)学校类

1.设置心理咨询室

2.心理咨询师进驻校园

3.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刊物

4.多方位心理健康互动平台

 

什么是HAP项目?

上海益西HAP项目-医务医患心理援助计划是从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社工三个层面上系统性缓解医务人员压力,转换消极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医患纠纷。同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我们追本溯源,从核心的三大系统入手,全面系统的修正医患关系模式:

1.心理支持系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医患双方心理需求、个体心理特征、认知差异、冲突沟通模式等,提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对应措施;同时从心理学层面针对医患双方的认知、情绪、动机、评价、态度、人格、归因及行为等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和心理安抚。

 

2.医院支持系统

医院援助系统主要包括建立医院内部安全保卫机制、邀请医院所在辖区派出所入驻、引入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聘请医院维权律师等。

 

3.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医务社区工作体系和医院社工志愿者团队的建立;医院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对接;医疗责任保险的完善。该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冲突风险。

 

“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十年大树,百年树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但它不是一句句空话套话组成的海市蜃楼。

悲剧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个人、学校、社会、医院……是密不可分的大集体,让我们多一点关怀,少一点冷漠,反思当下,让悲剧不再发生,让中国梦的实现不再遥远。

上一篇:大学生劫持医生——医院和学校谁该反省?

下一篇:人心倒了自己扶——女孩撞昏老人后辞职陪护 老人被感动放弃索赔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