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益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益西心理专家,为你解读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近日,来京打工的18岁姑娘石芳丽骑电动车经过燕郊一个路口时,将76岁老人韩健撞倒昏迷。石芳丽立即送老人就医,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老人被她的这些行为感动,不仅放弃索赔,家人还帮助石芳丽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接诊的河北京东中美医院的肖大夫介绍,韩大爷被送到医院时情况比较严重,“脸上都是血,喘气特别费劲。”经诊断,韩大爷右侧第二至第六根肋骨骨折、下颌开放伤,还有轻微脑震荡。
韩大爷称,事发后,石芳丽一直说是她的过错,愿意承担全责。石芳丽的父亲得知情况后,赶到医院交了一万元住院费,并表示会负责其他费用。“我跟她(石芳丽)说,你没有逃逸,为抢救赢得时间,我要感谢你,你也不是有意的,我不会埋怨你的。”
让韩大爷没想到的是,两天后,石芳丽辞去了工作。“她哭着一定要陪护我,并执意要将工资给我,被我拒绝了。”韩大爷说,他被石芳丽淳朴的行为感动了,与妻子儿女商议决定不再向石芳丽追责和索赔。
石芳丽证实,通过韩家的介绍已获得新工作,3月初便可正式入职,“真心想谢谢大爷一家人对我们难处的体贴。”
韩大爷表示:“这次出了车祸,家人给我喂水、擦身、洗脚,外孙还专程请假陪护。平常的生活,对幸福总是麻木的,没什么感觉,等到有了这样的事情后,真情就出来了。我觉得现在特别幸福,为什么要去过多地责备一个并非有意的孩子呢?我甚至觉得应该感谢她。
我是大学退休教师,有医保,这些费用能省就省,不能省还可以报销一部分,对我们家来说,算不了多大的事,但对她(石芳丽)家就不一样了,是一场灾难,让他们赔完家产,这一家人怎么活?”
一:“扶老人难”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若你足够细心,记性足够好,也许有所意识,其实在该案以前,有老人街头摔倒,哭天抢地,亦是冷眼旁观者居多,孩子欲扶助,家长却横加劝阻的情形居多。公众的道德水准本来就已经斯文扫地,
我们也很难忘记那一个个冤大头,做好事却被人反咬一口,才导致道德大滑坡——什么时候,我们走在了道德的上坡路呢?
社会真的冷漠么?这世上究竟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不同的人因其际遇不同,可能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但要相信一点,虽然这世上有很多很多坏人甚至恶魔,但人类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人类具有行善和向善的人性,人性抵抗罪与恶,人性也是保护自身的力量。
经济学上有“经济人理性”,同样也有经济学家论证,当一个人向善时,他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比如现实的回报、荣誉、快乐、阳光的心态及健康的身体等。
可一些媒体报道为何总给人感觉好人难寻呢?也许康拉德·芬克说得没错,我们很容易患上坏消息综合征;也许,我们在潜意识里放大了做好人好事的成本和难度。当然,不可否认人是自私的动物,他在选择做好事时难免受到外在条件的考量,比如回报的正向激励,比如免于诬告或者连累的安全原则,这是法律或者制度需要设计的层面,尤其是“彭宇案”确实影响人们做好事的意愿。
更多时候,则是做好事的能力层面。围观者之所以没有帮老人转身,应该说不是没有这个意愿,而是缺少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担心自己的鲁莽动作导致意外。然而这显然跟冷漠无关。
人心都是肉长的,善善相加必然为善,该事件中小石的朴实行为感动了韩大爷一家,最终才落下个“不撞不相识”的完美结局。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幸福的生活是吸引来的,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正向的美好人生,益西心理帮您出谋划策。
QQ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