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益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益西心理专家,为您解读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2012.2.25中午,一名女子被发现死在宝山区聚丰园路一家旅馆客房内,经调查,死者系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法医现场勘验后,已排除他杀可能。
这家旅馆位于聚丰园路近祁连山路,距离上海大学校区不到1公里。前天中午12点不到,这名年轻女子被发现倒在客房内的厕所里,呼吸心跳已经停止。据知情者透露,屋内有烧焦的碳。
昨天,记者从宝山警方了解到,事发后警方立即封锁现场,经法医到场勘验,已排除他杀。上海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女死者经查为该校2013级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做进一步调查处置工作。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高校学生死亡案件、大学生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从“1994年的清华女生疑遭室友投毒19年谜团未解”到“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先后杀害同学4人”,到2013年“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投毒致死案件”,情结严重,令人不得不思考我们的高校学生真的普遍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吗?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如何让宁静的高校校园远离“死亡雷区”?如何呼吁社会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益西顺势推出适应当代中国学生心理教育的学校师生心理援助项目(SAP-School Assistance Program) 从四个维度(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做系统工程,努力构建绿色精神天堂!
一:“校园精神雷区”根源
今年,高校已发生多起在校学生谋杀、坠楼、上吊等离奇死亡事件,其中不少疑似抑郁症所致,学生自绝生命令人惋惜。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产生的悲剧屡有发生,就业、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成为困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上海益西SAP项目负责人强调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周边同学、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提高关注度,高校需要及时建立相关危机干预应激方案,并需要提高对已有的心理健康辅导三级网络的效率。只有从源头上找出原因才能有效的预防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才能有效的预防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
(一)自身原因
1、生活环境的变迁
对于许多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进大学校门。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虽然这是他们早已期待和向往的,但是真正面对时还是需要有一个适应和心理调整的过程。
比如,在大学阶段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的直接指导与所学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增强了学习上的困难:生活环境的变换也很大,尤其很多学生远离家乡和亲人,要自己独立生活,面对一切生活琐事,这时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2、心理平衡的丧失
在大学阶段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失衡原因主要是人际关系的丧失与荣誉的丧失。人际关系的丧失,主要是与家人、朋友,特别是异性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丧失或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他的情绪、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的看法。
荣誉的丧失,比如奖学金、自己的名声、违规、违纪、批评、处分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引发学生的不满、怨恨、嫉妒、自卑和抑郁等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时甚至会使他们在情感和生活上产生严重的障碍,引发强迫症和抑郁症。
3、情感因素和恋爱危机
情感的需求和恋爱的体验在大学阶段是发展的高峰期。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看出。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在情感方面渴望接触异性,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
在与异性交往中缺乏严肃性,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有限。若在恋爱中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表现出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情绪不稳,心理冲突,直至行为异常,并往往对他人和自身都造成伤害。
4、人际关系的困扰
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的多。面对来自各地,风格、特征各异的新同学,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对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的适应还包括对自身地位变化的适应。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下能进入重点大学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往往是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习惯了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优待的地位。但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感觉好像一切都变了,各方面的人才聚在一起,大部分同学失去原来的拔尖地位,而成为“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困扰,反映在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比较少,而对异性交往的理想成分很多,许多学生尽管希望与异性交往,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主要是怕自己在交往中说话不得体,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异性交往的过高期望所造成的。
其他一些因素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同学之间的口角、争执、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摩擦以及与接触外界社会、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平衡产生影响。
5、面对冲突的选择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所学专业与喜好专业的冲突、学习安排与培养个人兴趣的冲突、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的冲突等。好多大学生面临这些问题总是反复衡量,举棋不定,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
还有个别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沉迷于网络,虽然明知不好,影响学习,对不起家人,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各种各样的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当他们面对的选择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时,要做出选择就更加困难。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少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遭遇的心理问题不同,小到婴幼儿都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中国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溺爱的教育方式,以及现在许多家庭‘隔代养’的情况,都会带来很多问题。”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就存在基础、埋下隐患,到了大学期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经济状况等都会构成刺激因素,使心理问题暴发出来。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每个人人生中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健康心理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
1.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2.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品德教育入手;
3.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4.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
5.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6.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导致学生学习的动机完全是出自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状态!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会导致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及时的疏导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2、对学生私下生活、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了解甚少。
3、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四)社会原因
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升,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藐视法律,随心所欲的犯罪行为也是屡见不鲜,从药家鑫的“激情犯罪”到李天一的“轮奸案”,社会不良现象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灵影响日益严重。“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其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网络市场的“黄色污染”。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4、找工作、学业压力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未能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二: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什么是SAP项目?
上海益西SAP学校师生心理援助项目为何与众不同?
我们结合日本、美国的学校师生心理援助系统,以提升:
A-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指数
B-师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C-学生学业成就发展指数
从四个维度(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做系统工程,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以预防师生身心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风险为目标,制定出与师生成长相关的校园危机事件及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应对措施,同时建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具体如下:
(一)学生类:
1. 学生心理检测和建档
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快乐学习”团体辅导
4.“人际交往与情商沟通”
(二)教师类
1. 针对“问题孩子”的行为矫治训练
2.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
3. 实用心理辅导技术(学校心理辅导员培养、督导)
(三)家长类
1.家庭系统动力之夫妻关系模式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2.家庭系统动力之父母关系模式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3.问题孩子的行为矫治
4.学习儿童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5.应对孩子的性探索
(四)学校类
1.设置心理咨询室
2.心理咨询师进驻校园
3.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刊物
4.多方位心理健康互动平台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QQ咨询
微信咨询